见张旺和苗阜两名衙役求饶,县丞李申眉目一凝。
虽不知事情原委,却也能猜到七八分。
做县丞数年之久,心中岂能不明白定远县衙的恶劣风气。
衙役一向横行无忌,作威作福,鱼肉百姓。
对此,前任县太爷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李申也只好听之任之。
自己毕竟只是个下属。
“大人,但不知这两名衙役何处得罪了太爷?”
李申试探道。
虽然和包拯第一次谋面,但包拯的事迹,李申却是如雷贯耳。
此人才华横溢,善于断案,素有天下第一聪明人的称号。
当年还只是庐州学子时,便力破襄阳王谋反一案,化解了一场朝廷倾覆的风波。
和当今天子的关系非同一般,更是备受八贤王的青睐和倚重。
还听说他不惧权贵,能和庞太师硬钢,可是一名狠角色。
所以,李申对包拯,很是敬重。
“让他们自己说吧!”
包拯脸色一铁,冰冷地说道。
“太爷,是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太爷,小人们不知您是县太爷啊!”
“求大爷饶命……”
张旺和苗阜战战兢兢地辩解起来,磕头如捣蒜。
“恃强凌弱,欺软怕硬,真是令本县感到齿冷!”
包拯白了张旺和苗阜一眼,心中感到莫大讽刺。
遇到强的当孙子,遇到软的当大爷,真是可悲。
“来啊,将这两个恶吏拿下!”
包拯不想废话,直接一声令下。
“这……”
衙差却是愣在原地,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没人动手。
同在一个屋檐下做事,多少有些情感,怎么好去拿他问罪。
“怎么,是本县说得不够明白?”
情知就里,包拯眼睛一愣,冷声道。
“都不想干了吗?还不拿下?”
县丞李申见局面尴尬,也冷声呵斥。
他虽只是个县丞,但在定远县多年,说话还是有些分量。
衙差并非官员,属于地方自行聘请的小吏,任免也只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听到这里,那些衙役纵然想帮兄弟,也表示无能为力。
谁不怕丢了这份差事?
“得罪了,兄弟!”
当下,四名衙差上前,不情愿地将苗阜和张旺按住。
“大人饶命啊!”
张旺和苗阜嘴里依旧只有哀告。
他们现在关心的已经不是丢了饭碗的事情了,得罪了县太爷,还能有什么好结果?
就算不死,也得掉一层皮。
“公堂之上,自会让你辨白!”
包拯随意地瞥了两人一眼,眼神里充满了鄙视和厌恶。
“好官呐!好官!”
“敢情定远县来了个青天大老爷?”
“什么青天大老爷,话不能说得太早。前几任官老爷不也是这样,做做样子而已。等着吧!过不了几天估计就放了。”
百姓热议如潮,众说纷纭。
显然对新来的官老爷不太信任。
因为,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官府的这点小把戏,没指望定远县能降下一个好官。
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走了一个肥鸭子,说不定来的是一匹饿狼,正嗷嗷待哺呢!
身后,李申见包拯颇有几分清官的味道,和传闻中倒是如出一辙,不禁欣慰地点了点头。
定远县来了这么一个勤勉的县令,确是百姓之福了。
面对众人的各色眼光,包拯却并未理会,大步跨入县衙大门。
宽敞的院落,古色古香巍峨的屋宇,给人以厚重和庄严之感。
两旁是偏殿,正中央是县衙公堂,其后是住所。
包拯虽是第一次到这种地方,倒也熟悉其结构布局。
李申和众多衙差簇拥着包拯,一一详细介绍县衙。
来到寝室,在包兴伺候下,包拯已然换上了朝廷统一分发的官服和乌纱帽。
高大的身段,在官服的映衬下,越发气派,俨然就是一个官老爷的架势。
“老爷威武!”
见包拯彷如换了个人,包兴赞不绝口,眼神里充满了艳羡。
作为伴读书童,包兴眼里的老爷一直是一个穷书生的打扮。
此时摇身一变,成了朝廷命官,心中自是欣慰得紧。
十年寒窗苦读,等的不就是今日?
包拯抿嘴笑笑:“包兴,请县丞到书房,我有话问他。”
包兴领诺去了。
……
“大人!”
李申来到书房,见包拯在书桌上查阅着以往的案卷,轻声喊了一句。
“李县丞,请坐下说话!”
李申原本也就是和包拯平级,倒也没有太过繁文缛节。
道谢之后,旁边坐了。
“李县丞,本县问你,衙役横行无忌,鱼肉乡里,你身为县丞,为何不加以约束,任其胡作非为?”
包拯脸上微有愠色。
“不敢欺瞒大人,下官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李申脸上夹杂着苦涩的味道。
包拯眉头皱了皱,听李申继续说。
“官吏横行惯了,加上…上一任知县王大人对此不闻不问,下官纵然有心整顿,也无济于事。”
听到这里,包拯不禁咽了口恶气,怒气上涌:
“看来上一任知县王大人也并非什么善类,这等贪官污吏,真真可恶。”
“这……”
李申对上任知县王焕的官品自是心知肚明,却不好在背后诽谤,只得沉默。
包拯见李申所说倒也是实情,便不再过多指责。
沉吟良久后,喃喃道:
“如此恶习若不整改,百姓如何安稳度日?李县丞,传令升堂,本县今天就要杀鸡儆猴。”
“大人连日颠簸劳苦,今日天色已晚,何不歇息一日,明日再升堂。”
李申为包拯的勤勉感到诧异。
如此官吏,大宋朝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了。
但看着包拯似乎有些疲倦,好心劝说。
“无妨!”
包拯抿嘴笑了笑,而后又摇了摇头,嘴里叹着气。
“迁延一日,百姓就要多一日煎熬。本县身为父母官,于心何忍?李县丞无需多言!”
“是!”
李申不再劝说,心中越发敬仰,随后出门安排升堂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