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的方法!”
“其实始皇帝陛下一直在做!”
“第一步就是同化思想。”
“始皇帝陛下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正是为了同化思想。”
秦天解释道,他接下来要开始吹捧始皇帝陛下的功绩了。
也不算是吹捧,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本就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此话何解?”
李由关切的问道,始皇帝陛下的这一系列方法,被一些儒生称之为暴政。
就连公子扶苏对他父亲的一些做法也颇有微词,只是为尊者讳,不方便说了,但心里还是不以为然的,这也导致扶苏与嬴政有些政见不合。
“所谓书同文,即语言文字的统一,始皇帝陛下不仅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且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彻底结束了自东周以来各国纷争、分裂的局面。”
当然有人也会说秦朝二世而亡,但这样想未免太短视了,因为随之出现的两汉王朝长久兴盛四百年之久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晋书》所言“汉承秦制”。
秦制是历史研究基础中的基础,不止影响了对于汉民族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汉制,且持续影响至隋唐、宋元、明清时期。
始皇帝陛下统一六国文字,不仅推动了秦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文字统一局面横亘了整部天朝史,其意义之巨大,怎么说都不为过。
秦天继续道:“文字统一,不仅使得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了基本的条件,而且无论将来哪个民族入主中原后,都以宣扬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正统为荣。”
如西晋灭亡后,入主中原的匈奴、鲜卑政权以及与宋并存的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都是如此。文字不同,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就会变得困难,隔阂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书同文”,历代统治阶级都下过大力气,其目的不仅是使汉字成为书写统治意识的载体,也成为规范有序且又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沉浸其间、乐而传播之。
仅就书法而言,论源流,有真草隶篆;论章法,有揖让进退;论结体,有颜柳欧苏……看上去五光十色。
秦天道:“所谓行同伦,其所代表的是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信仰等的相对统一,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人口比例的科学适宜。”
古代相对强盛的朝代,均较注意人口的管控制度,而管控的主要手段就是大规模的移民。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四大时期,都有较稳定的边疆政策,这些政策或强调高压、或强调羁縻、或强调团结与和亲,又或者是将几种政策结合在一起。
以秦王朝为例,为了控制和抵御北方匈奴人,秦始皇派兵30余万攻取“南地”,并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修建起万里长城。
为了开拓岭南,秦始皇二十六年又派兵50万攻打五岭以南地区,使得秦王朝版图扩展到今越,南中部,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些区域,又向这些地区派驻了大量军事性移民。
秦天继续道:“在人口比例科学适宜的基础上,“行同伦”的文化浸染作用迅速直接或间接地发挥出来,秦起于周原,用的是周礼,汉承秦制,中原文化以礼为内核。
“《礼记·礼运》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从饮食开始,丧、祭、射、御、冠、昏、朝、聘等礼仪的一致性的结果,谓之“承天之道”可能言过其实,但谓之“治人之情”则是一语中的。”
“因此荀子说:“人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李由没想到“行同伦”能够这样解释。
“陛下的施政思想竟然和荀况不谋而合,真不知道他的那些徒子徒孙们为什么要说陛下暴政。”
李由道。
荀况乃是既孔子,孟子之后的儒家的第三位圣人,他有两个著名的徒弟,这两个徒弟就是韩非与李斯!
按照这个层面来说,荀况是李由父亲的老师,是他的师公!
始皇帝陛下的施政理念符合荀子的思想,却被一些儒生批判为暴政,当真有些黑色幽默。
“车同轨,不仅仅是交通上面的统一,也是政治上的延续。”
“车同轨实际是道路标准化的一个措施,这种标准化,使得我大秦耗时十年,形成了以驰道为主、以咸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全国交通干线,适应了其全国范围内土木工程、军队调动、邮传驿递、情报传送等的大量需要。”
“此外,其北通九原的直道,也是可圈可点的国防工程。”
秦天所说的都是夸赞始皇帝陛下的话,他知道投其所好。
他没说的一点就是,正因为始皇帝陛下的这套工程被陈胜吴广,以及刘邦和项羽利用,大秦才会速亡!
这就是所谓的有利有弊!
“所谓的车同文,书同轨,行同伦,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融合。”
“以我大秦为主体,融合六国遗民,形成秦帝国,这正是陛下施展这些政策的目的。”
嬴政总结道。
“原来陛下的政策蕴涵着这么多的深意,若不是仙师,你向我解释,我根本不能理解。”
“仙师当真是大才呀!”
这一刻,李由对秦天更加的崇拜了,仙师就是仙师,能够一眼看穿陛下的策略。
李由内心里高兴,这要是他将秦天的这番话告诉公子扶苏,扶苏或许就会理解始皇帝陛下的良苦用心,然后父子重归于好!
想想这个画面,李由就非常的激动。
“这一次来沛县真是来对了。”
李由内心由衷的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