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
众大臣手持笏板分文武两班,排班肃列。
龙椅上,朱元璋身穿龙袍,居高临下淡淡扫视文武百官。
整个殿内充斥一股莫名压抑的感觉,让人连呼吸都不自主轻了几分。
自太子朱标病逝后,当今陛下脾气越发古怪,喜怒无常。
如今百官上朝,每个人都心中惴惴,生怕说错,做错点什么,触怒陛下,白吃一顿庭杖。
除了皇孙朱允炆,愣是没一个敢在朱元璋面前大声说话的。
朱元璋抿了抿嘴唇,看了殿中百官,语出惊人。
“咱昨天做了一个梦!”
“梦到咱大明几百年后,天灾连绵,赤地千里,饿殍遍地,灾民无数!”
“中原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起义早造反,边境有强敌环伺,可国库空虚,却拿不出半点银子来平乱!”
“你们都说说,假如遇到这种情况,该用何种办法解决?”
闻言,所有朝臣呼吸一滞,面上露出古怪神色。
好家伙!
这做的什么梦啊?
怎么什么倒霉事都被大明碰上了?
真碰到这种情况,还能有别的选择?
直接开摆躺平吧,除了等死还有啥选择?
这些话,众人也就心中想想,谁也不敢付之于口。
朱元璋话音落下。
非但没人出声,反而朝堂比此前更为安静起来。
谁能把朱元璋的话当个事听啊。
这种情况,除了做梦能出现,现实中怎么可能出现?
现在能站在朝堂上大臣们,都被各种大案给筛过几轮了。
谁不是老油条?
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而且这事事关大明国运。
更没人敢开口说话了。
朱允炆看无人接话,为了不让朱元璋话落地上。
出班道。
“皇爷爷,想必您最近是过度操劳了。”
“才做了这种噩梦。”
“毕竟是一个梦,孙儿认为不必过于当真。”
“如今我大明,四海皆平,百姓安居乐业,四季风调雨顺,天下承平。”
“故此,皇爷爷梦境中的情况,必然不会在我大明出现!”
朱允炆话音一落,黄子澄出班附喝。
“启禀陛下,皇孙所言极是!”
“陛下勤政不坠,皇孙至纯至孝,上天感皇家品行,必然不会降下灾祸!”
齐泰,方孝孺,练子宁齐齐出班符合。
“臣附议!”
坐在龙椅上朱元璋,皱了皱花白眉头。
若是以前听到这话,他恐怕还真能听进去。
估计也会想,自己是不是想多了,庸人自扰之。
可经过昨夜太庙拘灵后,他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
听到朱允炆回答,感觉说的全踏马是废话。
让你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是让你解梦,顺道拍马屁来的。
果然和未来一样,但凡碰到点问题,不想着如何解决,就想着绕道而走。
想到未来朱允炆各种骚操作,朱元璋就感觉胸中好似有一团怒火疯狂燃烧。
最后实在忍不住,看着朱允炆和黄子澄等人。
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
“放你娘的屁!”
“咱问的是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解决,你们一个个说的都是什么狗屁玩意!”
朱元璋冷冷看着出声的众人,厉声喝问道。
“你们说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咱看来!”
“咱方才所言的情况,在几百年后一定会发生,甚至比咱说的更严重!”
老朱突然间暴走,吓得群臣更不敢说话了。
不过,更多人不把老朱的话当回事了。
开玩笑。
您是皇帝,又不是神仙,还能推算几百年后大明国运。
这是喝多了才来上朝的?
“刘伯宪何在,出来给这些人说说,咱昨晚让你查的东西。”
“谨遵陛下皇命!”
钦天监监正刘伯宪出班回禀。
刘伯宪转身对着众臣,朗声说道。
“昨夜陛下深夜召本官入宫问话!”
“通过查阅弘文馆文献以及钦天监记录!”
“本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气候规律。”
闻言,众臣纷纷好奇起来。
刘伯宪整理一下思路,接着说起来。
“想必各位大人都知道,一骑红尘妃子笑这个典故!”
“不知众位大人知道不知道,现在我大明荔枝的主产区,在何地?”
“岭南啊!”
一个官员出声回道。
刘伯宪点点头,“可众位大臣知道吗,在唐朝,荔枝的主产区还是在蜀中!”
“这又能说明什么?”朱允炆狐疑问道。
“说明,我大明的气候开始有逐年变冷的趋势。”
“不光荔枝,在唐朝天宝时期,长安甚至都能产出柑橘!”
“而我大明,如今在淮北,可曾见到柑橘踪迹?”
“气候转折点,就是从唐末开始的!”
“天下气候,从唐末开始,逐渐变冷!”
“这就导致宋太宗时期,中原大片竹林消失!”
说到这里,所有人都越听越迷糊了。
这都是前朝旧事,和如今大明有何关系,和未来大明天灾不断有何关系?
刘伯宪说道此处,看了一眼朱元璋。
朱元璋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从唐开元二十九年初,各地开始降温,后五代十国期,再降。”
“宋朝靖康气温再次下降!”
“众大人!”
说到这,刘伯宪表情凝重到了极点。
“每一次快速降温节点,都代表一次天下大乱!”
“本官方才所言降温节点,分别对应,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纷争,靖康之耻!”
“轰!”
随这这句话说出。
全朝大臣们顷刻间面色一变。
如今历史文献就摆在面前,无从反驳。
难不成,陛下所言的大明亡国之时的天灾频发,竟然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