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在记忆中了解到。
这位陈帅被大家调侃,作诗水平和距离敌人的远近程度成反比。
距离敌人越近,作诗水平越高。
而《梅岭三章》,就是陈帅深陷敌人包围圈时写下的,毫无疑问是他人生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至于他其余的诗嘛,大家一致认为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比如当年成功研制出原子弹的时候。
陈帅兴奋之余,写下一首《咏原子弹》,
你有原子弹,
我有原子弹。
大家都有弹,
协议不放弹。
还有一首《一切》:
一切机械化,
一切自动化。
一切电气化,
总要按一下。
这两首诗都是陈帅在战后和平年代所写,非常好的体现了他的幽默风趣。
而《梅岭三章》,则是在极为危险恶劣的创作环境下,写出来的。
当时,我军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遭到敌军四十六师残酷围剿。
1.6万人损失惨重,大批干部被害。
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
而陈帅因为在之前的战斗中负伤,未能参加长征,来到了油山地区和梅岭。
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和敌人打起了游击。
雪上加霜的是,陈帅旧部叛变,引诱陈帅等人下山。
陈帅不知是计,一大早来到县城。
千钧一发之际,在距离交通站只有三四十米远时发现了危险。
最后,在一妇女的帮助下撤回梅岭,潜伏莽丛间二十多天。
陈帅为摆脱敌军的围剿搜捕,藏身于斋坑的岩壁丛莽中。
在斋坑的一处山坳里用毛竹支撑一个窝棚,高仅1米,面积只有2平方米。
窝棚用藤蔓覆盖,一条隐蔽山道迂回即可到达。
敌人近在咫尺。
最危险的时候,陈帅距离敌人只有二三十步的距离,但终未没被发现。
敌人恼羞成怒,放火烧山。
陈帅自觉难免一死,便写下《梅岭三章》,藏于棉衣内层。
幸好最后天降大雨,陈帅活了下来。
之后,更是与一众同袍共同开创出一番开天辟地的伟业。
但这首诗,已经等同于是他的绝命诗。
何为绝命诗?
那是心怀抱负之人走到穷途末路,回看自己一生后,给自己的盖棺定论之作。
是他一生的学识,胸襟抱负,人生感悟合一所创作出来的作品。
不用推敲斟酌,完全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为浑然天成之作。
因此,自古以来,无论文臣还是武将,但凡有诗文传世,
绝命诗往往就是他们的巅峰之作。
在这之中,最出名的,当属文天祥和他的《过零丁洋》。
当年,文天祥兵败被俘。
忽必烈想要招降他,被文天祥拒绝。
无奈之下,忽必烈只能下令处死文天祥。
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笔之后,从容赴死。
庞大的蒙古帝国,以野蛮血腥残忍的暴力征服了欧亚大陆。
却无法征服文天祥的铮铮铁骨。
那一刻,文天祥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但凡有血性者,有哪个人没有幻想过这样的场景,有哪个人能不为这种场景心折。
几百年后,辉煌无比的蒙古帝国早就已经消失不见。
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却一直流传下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成为千古绝句,不知被多少人传颂。
文天祥的气节品格仍旧熠熠生辉。
这便是绝命诗的魅力所在。
凝集了仁人志士一生的精气神。
《梅岭三章》也是如此。
第一段已是荡气回肠。
后面的两段同样精彩,气魄十足: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份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气概和坚定意志,崇高的献身精神,不输《过零丁洋》。
可惜的是,这牵扯到了另一个世界陈帅本人的经历,不能直接拿来使用。
但光是这第一段,就已经足够炸裂了。
尤其是这句: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堪称绝妙。
这种雄浑的气势,凛冽的杀意,视死如归的决意。
即使是与盛唐时期豪放不羁的边塞诗相比,也是毫不逊色。
如果说前面那些台词是能惊起观众惊呼的炸弹的话,那这《梅岭三章》就是毫无疑问的王炸。
能让全场静默。
或许前面两句台词可能有人不喜欢,但对这首诗,秦天完全可以断言。
绝没有人能够抵抗它的魅力。
仰天大笑,放声高歌,慷慨就义,从容赴死。
这是几千年来,刻在国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怀。
无人能够抗拒。
秦天控制着内心激动的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
但即便如此,整个人还是不自觉颤抖。
由此可见,这首诗到底给他带来了多大的冲击。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让所有人都见识到这豪情万丈的诗句。
秦天把手放到键盘上,正要上传台词。
突然发现才过去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他的总票数就已经突破七十万。
而且看这票数增加的速度,就是一百万的总票数,也很快就能达到了。
怎么回事?
他的票数怎么怎么涨得这么快?
……
新书启航,求一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