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朱棣听的面面相觑,这有何难?
这当然很难了!
这可是关系到大明的国运啊!
要是真像你说的毫无难度的话,自己又何必天天殚精竭虑的为增加国库收入而头疼呢?
要知道现在大明朝廷虽说是建立了这么多年,但是内忧外患却是丝毫不少。
想到这里,朱元璋开口问道:
“那小友准备如何来做?”
朱高烨说道:
“这件事情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点一点的来,步子迈得太大了,以现在的大明来说,很难承受的住,到时候反而是得不偿失,那就不美了。”
这话立刻引起了朱元璋和朱棣两人的兴趣,看来这个朱高烨虽然身居京城,但是对于天下大势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和朱棣不由得再次在心中赞叹,这小子实在是太与众不同了。
也亏得是自己的亲孙子亲儿子,否则的话,有这么个多智近妖的人起了反心,自己还真不一定能够拿下他。
朱高烨却不知道朱元璋和朱棣的心里所想,而是继续开口说道: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想要赢,就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对手,
朝廷想要知道能收上来多少税,那就一定要知道这些商人们在卖什么,怎么卖。
所以就要首先成立一个税务院,让大明所有的商户全都登记造册,让朝廷知道他们究竟在干些什么,这样一来,才好知道该怎么定税。”
朱元璋两人听到朱高烨的话,连连点头,现在大明朝廷虽然知道这些商人在经商天下,也知道他们大致在买卖些什么,但是对于具体人在具体干什么,自己却是不甚清楚。
朱高烨说的这个法子不错,成立一个税务院,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才好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嘿,税务院,倒是个挺新鲜的词。
“税务院成立之后,天下所有的商户都需要在税务院登记造册,然后才能够继续行商,如果没有在税务院登记造册却仍然继续行商者,罚没所有家产!”
朱元璋闻言没有出声反驳,要是真按照朱高烨所说来做,那么这些事就是必须要做的,法无严令不行,这点道理,朱元璋还是知道的。
只是登记造册之后有什么用呢?商人们还是该怎么做生意就怎么做生意,并没有什么影响啊。
朱元璋之所以会这么想,就不得不说说大明现行的户籍政策了。
有明一朝,朱元璋为了让所有人按照自己的安排按部就班的从事生产和生活,创造性的发明了路引制度。
想要离乡外出或者是走亲访友,必须要拿出路引来才可以。
要是没有路引或者路引和本人对不上,就按照违法来处置,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天下百姓全都老老实实的呆在原地,不给朝廷惹麻烦。
当然对于商人来说,这个路引制度其实影响不算大,只要自己老老实实的登记在案,朝廷是不会拿自己怎么样的,自己该行商行商,该外出外出。
如今朱高烨所说的这个税务院,在朱元璋看来,也就跟自己的路引制度差不多,对收取商税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厘清天下究竟有多少商人,他们从事的又是哪个行当的买卖,只有知道这些,到时候才能方便管理。”
朱高烨的话引来了朱元璋的赞同,这样一来确实是能方便朝廷管理这些商人,即便是不能多收上来商税,这个做法也有其值得称赞的地方。
“那第二步是什么呢?”心急的朱棣开口问道。
朱高烨微微一笑:
“第二步,就是等大明所有的商人全都登记造册之后,再把这个税务院在整个大明推广开来,在各地都要设立一个税务院,这些税务院的真正职责就是监察各地富商的收入。”
“只有知道了他们究竟有多少收入,才能统计出来他们应该交的税,看看到底是十税二,还是十税四。”
“如此一来,虽然不至于没有一个漏网之鱼,但是能够监察个十之七八,这也就足够了。”
朱棣闻言开口问道:
“这样恐怕不行吧?即便是朝廷也不能够随意的查验富商的家产,这样的话,很容易引起这些人的你逆反情绪,朝廷这么做也不占理啊?”
朱高烨笑着说道:
“谁说要随意的查验富商的家产了?”
朱棣闻言一愣:
“不查验他们的家产,又如何知道他们挣了多少钱,又怎么按照你说的十税二,十税四来收税?”
朱高烨说道:
“这就是我要在各地都设立税务院的意义所在了,这些税务院设立之后,税务院的里的官员需要深入当地,知道所有商品在当地是什么价钱,然后外地进来的货物又是什么价钱。”
“两相结合起来,各地的税务院将所有的消息汇总到一起之后,自然不就知道这些商人究竟通过这些商品挣了多少钱吗?否则的话,只在京城设立一个税务院不就万事大吉了?”
听到朱高烨的话,朱元璋激动的直拍大腿,自己已经听明白了朱高烨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这些东西原本自己也可以想到的,毕竟连路引制度都能够想到,这种类似的制度想到又有何难?
但是偏偏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让自己想不到用这种办法来监管天下所有的商人。
想到这里,朱元璋开口赞叹道:
“此法甚妙,不愧是小友,每一步所思所想,都异于常人,老夫佩服佩服!”
然而朱高烨听到朱元璋的话之后,却并没有任何欣喜的意思,而是继续说道:
“此法虽好,但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朱元璋听到这话顿时急了,这种办法在自己看来已经是完美无缺的了,却不能够标本兼治,那咱应该怎么办才好?
于是朱元璋立刻开口问道:
“如何才能够标本兼治,还望小友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