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单有点儿脏?洗!
被罩有点味儿?洗!
李正阳觉得浑身刺挠,把衣服都换下来洗洗洗!
连袜子和内裤都给他洗了,不让洗跟你急。
李正阳动动嘴,苏小雅累断腿。
打来李家就没闲着,忙前忙后都出汗了。
院里人进进出出总从李家门口过。
苏小雅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
一会儿站在苏小雅父母的立场,觉得李正阳太过分了。
人家还没嫁给你呢,你就这么使唤人家?
一会儿又盼着自家也能娶个这个的儿媳妇。
几个家里有儿子的聚到一起嘀嘀咕咕。
像阎解成的妈妈,刘光齐的妈妈,许大茂的妈妈。
傻柱的妈妈和贾东旭的妈妈等等。
都知道苏小雅家里条件好,又是从小在国外长大。
按理说像她这种在优越家庭长大的孩子。
不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么。
再加上苏小雅学历高,长得漂亮。
没人认为她会做家务,而且还是干家务的一把好手。
洗床单不用别人帮她拧,她一个人搞定了。
洗完床单的水还不舍得倒掉,拿它洗抹布。
一看就是会过日子的。
屋里的活儿忙完了,李正阳坐门口嗑瓜子。
起初他把瓜子皮放手里,攒一块儿丢垃圾桶里。
苏小雅让他直接吐地上,待会儿她扫一扫就是了。
李正阳坐在家门口,翘着二郎腿嗑瓜子。
身旁放着冒热气的茶碗,苏小雅在身后给他揉肩。
“这个力道怎么样?”
“还行!能再用力一点儿就更好了。”
“这样呢?”
“对对对,就是这个力道。”
李正阳坐自家门口享受生活。
他没想跟谁炫耀,只是想坐门口透透气。
但是在院里人眼里,李正阳这是赤果果的炫耀。
尤其是他把瓜子皮吐地上,过一会儿苏小雅扫一扫。
过一会儿苏小雅再扫一扫,恨的人牙痒痒。
真不知道这小子有什么好的。
值得苏小雅对他这么好。
“八成是有什么把柄在李正阳手里呢。”
“不然她怎么会这么他的话。”
贾张氏觉得只有这一种可能。
否则以苏小雅的条件,想找什么样的找不着。
怎么会看上李正阳呢。
有人支持贾张氏观点,也有人不支持。
甭管支持不支持,大家有一个观点是一致的。
那就是李正阳太过分了。
李正阳察觉到无数道异样的目光。
他该咋滴还咋滴。
就喜欢他们看不惯自己,又拿他没辙的感觉。
院里的长辈们怎么看他不重要,重要的是年轻人。
随着院里的孩子们陆续放学,甭管谁回来了。
只要看到这一幕,丢下书包屁颠屁颠来找李正阳。
因为在他们眼里,能让苏小雅言听计从的李正阳太牛了。
上到比他大一岁的贾东旭,下到比他小十岁的刘光天。
对他的崇拜之情无以言表。
犹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
都羡慕他找了个条件好,学历高,长得漂亮又能干又听话的对象。
这帮人来找李正阳说的第一句话一模一样。
“正阳哥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起初李正阳说天机不可泄露。
随着来找他的孩子越来越多。
隐隐有成为四合院孩子王的征兆。
李正阳话锋一转,要等人到齐了再告诉大家真相。
他所谓的人到齐了,就是把院里的孩子都来听他讲。
这个目标很快就实现了。
一群孩子眼巴巴围在李家门口。
等着李正阳给他们传授找对象的经验。
“我可以告诉你们我是怎么做的。”
“等你们有了心仪的人,我还可以手把手教你们追她。”
“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李正阳钓足了这帮孩子的胃口。
说他们是孩子,其实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
“什么条件你尽管说,我们都答应!”
许大茂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了。
“喊声大哥,保证以后听大哥的话,大哥就教你如何找对象!”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尤其是离李正阳最近的几人。
贾东旭,许大茂,傻柱,阎解成,刘光齐。
后面四个都比李正阳小,喊声大哥不吃亏。
贾东旭可是比李正阳大一岁。
“大哥!”
谁都没有想到。
第一个喊大哥的会是贾东旭。
不过这会儿没人在意这些。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随之而来的是无数个。
大家刚喊完,苏小雅从屋里出来了。
低头扫李正阳刚吐的瓜子皮。
许大茂跃跃欲试,像第一个喊大嫂。
李正阳看穿他的心思,及时制止他的鲁莽行为。
“大哥现在给你们上第一课!”
“看见女人无论年龄大小,一律喊姐姐!”
“为什么呀?”
众人不解。
“自己悟去。”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李正阳懒得跟他们解释。
不过是心血来潮逗逗他们,哪儿来这么多为什么。
看到其他人都是一脸懵逼,唯独许大茂眼里有光。
李正阳猜测这小子肯定是悟到了。
刚把这些人打发走,许大茂就来找他求证。
想知道他领悟到的跟李正阳说的是不是一回事儿。
结果不出李正阳所料,许大茂在找对象方面有天赋。
要不怎么说他是原剧的常务副主角呢。
打没少挨,便宜没少占,福没少享,人没少坑,妞没少睡。
专门跟主角对着干,还能逢凶化吉安度晚年,也是没谁了。
……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
一眨眼一个月就过去了。
李正阳在养伤期间,干了亿点儿正事。
他拿出系统奖励的所有黄金,买了亿点儿房产。
买房产自然是买地段好的,地段不好的看都不看。
大栅栏,王府井,东单西单,什刹海。
北新桥,钟鼓楼,厂甸,景山公园,天坛公园等。
都是一进院的小院子或几间房的小铺子。
几乎都是需要重建的老破小。
房子买了,黄金花光了。
想重建得攒钱,需要很多钱。
伤势痊愈了,面馆生意有起色。
他和贾东旭已经习惯了到点儿上学,到点儿放学。
两家人暂时没发现端倪。
苏小雅还在掌握中。
那次行动很成功,之后又开展了两次行动,收获颇丰。
李正阳的功劳簿上又多了几笔。
通过监视苏小雅和山本秀子,帮姥爷给上级提供不少有用情报。
抓获不少潜伏在京城的丑国特务。
捞了好几条意想不到的大鱼。
每次行动都离不开李正阳的付出。
所以次次少不了他的功劳。
只可惜没能将特务彻底清除,所以任务还得继续。
李正阳送走最后一位食客,关门准备回家。
身后传来熟悉的车铃声,苏小雅来接他去东棉花胡同。
看他们已经完工的一进院。
历时一个月,重建一座一进四合院。
没有亲生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不会知道这事儿有多疯狂。
尤其是这会儿还是1948年。
李正阳跳上车,跟苏小雅来到东棉花胡同。
琢磨等钱攒够了,把买下的那些房子建好了。
选几个合适的开几家分店。
给搭公私合营那趟顺风车做准备。
拉着苏小雅来到二楼,远眺就是中戏的校园。
这座四合院的位置特别好。
就算以后不在这儿住了,完全不愁租不出去。
虽说建房只用了一个月,建房的原料和屋里的家具。
用的都是最好的,尤其是房屋所用木料。
若不是苏小雅在古建筑修复组上班。
她爹苏云轩又是著名的建筑学家。
好些木料根本买不到。
有钱也买不到。
至于工期,苏小雅舍得砸钱。
给来建房的工人开三倍工资。
花三倍工资请来的工人,不玩儿命干才怪呢。
毕竟苏小雅有约在先,按时完工三倍工资,提前一天加多少钱。
超期未完成一分钱不给。
李正阳踩着用黄花梨做的台阶。
就像踩在一沓沓钞票上。
院里的抄手游廊用的是紫檀。
北屋的门窗用的是沉香木。
甭说这个时候,就算放在几十年后。
这些木料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毫不夸张的说,这座掏空苏家家底的四合院。
放在几十年后,至少比这块地贵十倍!
李正阳看着一个人抱不过来的紫檀整料。
拿这么好的木料给房子当立柱。
历史上怕是只有和宝宝这么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