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且慢!”
孙登急忙开口。
“你老实说,汉军什么都不要,白白相赠南阳?”
南阳郡。
那可是南阳郡啊!
吴军盼了两代人!就为了得到南阳郡。
从而全占荆州。
邓芝皱眉道:“此前,欲杀邓芝者,是殿下。”
“此时,欲留邓芝者,亦是殿下。”
“殿下何至于狐疑未定,反复横跳?”
“此等行径,如何取信于人?”
孙权是这样的人,你孙登也是这样的人!
有其父必有其子。
被邓芝讥讽的孙登,硬是忍着脾气。
为了南阳,一切都是值得的!
“登心意已决,先生勿疑!”
孙登好声好气问邓芝。
“若是你主愿将南阳相让,我吴军亦愿和汉联盟!”
“共同抗魏!”
这一刻,孙登只想知道。
汉军是不是真的愿意让吴军全据南阳?
邓芝郑重地点了点头。
“南阳之地,我汉军分寸不要。”
“只需吴帝下令遣一支兵马,从合肥北上。”
“与魏军遥遥相对即可,无需进攻!”
邓芝说出了汉军的条件。
“就这?”
孙登问。
“这有何难?”
“容登亲自书信一封,告知父皇!”
当下,孙登笔走龙蛇。
一封信件很快就写好了。
“还望汉军信守承诺!”
孙登先安顿好了邓芝,安排住处。
陆逊还在殿内思索着其中被忽略的关键。
眉头紧缩,久久不能舒展。
“上将军何须多虑?”
孙登开口道。
“如今汉军为了攻打魏国,不得已和我吴国联盟。”
“我军可趁着汉魏之间,打得你死我活之际,从中取利。”
现在不是挺好?
南阳郡很快就要到手了!
“恐怕,并没有这么简单。”
陆逊摇摇头。
“你就是想的太多,顾这顾那!”
孙登拂袖而去。
...
邓芝出使荆州,又回到洛阳的时候,已经是冬末春初了。
他带回来一份文书。
吴帝孙权的文书。
“陛下,丞相,此乃孙权文书!”
邓芝将文书交给刘禅。
刘禅看都不看,便递给诸葛亮。
诸葛亮不断地端详着文书里的每一个字。
上面的内容很简单。
吴军愿意和汉军重归于好。
并且孙权已经调兵遣将,杀完合肥去了。
“碧眼老贼反复无常,只论局势!”
刘禅冷声说道。
“局势利于汉,吴便跟汉联盟。”
“局势利于魏,吴便跟魏联盟。”
“如今,朕要先复夷陵之仇!”
刘禅打算先收取一部分利益。
趁势夺取荆北一带!
所以才有了邓芝出使荆州的一幕。
诸葛亮担忧道:“陛下,如此双线开战,同时面对魏、吴。”
“恐怕?”
本来汉军的底蕴就不强,现在陛下又把主意打到了吴军身上?
“相父。”
刘禅看向了诸葛亮。
“自从赤壁之战结束之后。”
“我泱泱季汉,何时不是同时面对魏、吴两国?”
“何时不是双线开战?”
这么一反问。
诸葛亮哑口无言。
魏、汉、吴之间。
魏只需要防汉,吴只需要防魏。
汉却一直要同时防备魏、吴。
这么多年,汉都是靠着坚韧之心,一步步熬过来的。
“以前只是没有撕破脸皮。”
“但实际上,跟撕破脸皮有什么区别?”
刘禅再道。
“二叔伐魏,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碧眼老贼伺机偷袭,不顾盟约。”
“在这之前,魏、汉、吴之间的商贾,都是互通!”
就算开战,也不影响商品流通。
“在这之后,没有人再相信吴之商贾。”
“为报弟仇。”
“先父大军讨吴,老贼又甘愿为魏之吴王。”
“今,汉军得势,魏国惶惶。”
“碧眼老贼又跳出来,登基称帝。”
“来来回回,反复无常!”
刘禅说这些的时候,语气里尽是鄙夷。
“盟约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纸空谈。”
“他能白衣渡江,背刺盟友,朕不能暗度陈仓,夺取荆北?”
仿佛在诉说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你先不仁,休怪我不义!
以牙还牙,以怨报怨!
“他做初一,就别怪朕做十五。”
刘禅的话得到了汉军诸将的认可。
“陛下言之有理!”
“吴军能背袭盟友,我汉军不能?”
“无非是成王败寇,功过自有后人评论!”
“我等要做的,就是发兵荆北,夺回失土!”
“隆中对丢失的一切。”
“朕,亲自为相父打回来!”
南阳、南郡这些地盘,一定要夺取到手中!
岂能便宜了碧眼老贼?
诸葛亮沉思许久。
心中的千言万语,还是化作了最后一声叹息。
“哎!”
受到先帝刘备的影响。
诸葛亮向来持身清正,不愿做宵小之举。
可诸葛亮也深深明白一个道理。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功劳足以掩盖那些不足。
“既然陛下铁了心要这般处理。”
“亮,唯有全力以赴。”
诸葛亮想通了。
汉军就算堂堂正正,不去算计吴军。
吴军也会背地里搞小动作,算计和恶心汉军。
那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朕有相父,再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