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先殿。
百官上朝。
但跟往日不同的是。
上朝的好几位武将身上,都穿着铠甲。
就连朱棣,也穿着铠甲。
而相比较于给朱高炽定做的鎏金甲胄,朱棣身上穿的铠甲却显得比较古朴,并带着一股沧桑陈旧的气息。
这套铠甲,是朱棣在靖难之役时,就穿在身上的。
是经历过战场,染过血的。
朱棣已经穿惯了这套铠甲,也就不打算换了。
而等文武百官都已经上朝之后。
朱棣穿着铠甲站起身,却是单手叉腰,手捋胡须,一言不发的盯着奉先殿的大门。
群臣也不敢发言,却都心中疑惑,不知道朱棣在等什么。
没过多久。
“太子驾到!”
奉天殿的大门外,传话太监扯开了嗓子吼道。
然后,穿着鎏金铠甲的朱高炽,就大步的走进了大殿。
“高炽,快过来,就等你了!”
朱棣立刻朝着朱高炽招手。
闻言,朱高炽便大步的朝着朱棣走去。
并且在通往龙椅的石阶前站定,然后拱手行礼。
“儿臣拜见父皇!”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高炽刚刚才行完礼。
那朱棣就迫不及待的走了下来。
“高炽啊,快来,跟着爹走!”
“咱们即刻去城外整训三大营!”
朱棣一把抓住朱高炽的手,十分亲热的道。
而文武百官看到朱棣如此,心情不一。
绝大部分文官都是感到很欣慰的。
毕竟,文臣大多都是希望大明朝能够由嫡长子即位。
很多武将同样感到很高兴。
这些武将心中的主子是朱棣,对于皇子间的争权夺势,他们是最不想站队的。
朱棣如此喜欢太子,那他们也就知道未来该辅佐谁了,不会再卷入皇位间的斗争。
但有一些武将和文官的心情,就没那么美好了。
朱高煦广洒金豆子,再加上太子有疾的话也早就已经传遍朝堂。
还是有些武将和官员,被朱高煦所拉拢了的。
但如今,这些投靠了朱高煦的文官和武将,见到朱棣对太子如此亲密。
他们心都凉了半截呀!
而朱高煦见到这一幕,脸上却流露出狐疑之色。
虽然朱高炽会炼丹。
但朱高煦所认识的朱棣,是绝不会轻易将喜怒表现出来的。
尤其是对于权力。
朱棣是最为看重的。
但如今,朱棣对太子表现得这么亲密,不就是在助长太子的权威吗?
以后,文官武将肯定都会上赶着巴结朱高炽。
久而久之,朱高炽很容易就会拉起一套自己的班底。
这对朱棣手中的权利,可是有很大威胁的!
朱高煦只觉得朱棣如今的表现,仿佛是转了性子一般。
想不通,实在是想不通!
而眼见朱棣拉着朱高炽走向了奉先殿的大门。
朱高煦转过头,很有深意的看了看朱高燧。
两人就快步的跟了上去。
文武百官也纷纷跟随着出了奉先殿。
两辆皇室专门的马车,早就备好。
等朱高炽上了一辆马车后,朱棣才上了另一辆马车。
也只有他们两人,才有马车坐。
武将文官,则纷纷骑马。
再有大批禁卫太监列阵。
敲锣打鼓。
大明皇室仪仗队。
开路而行!
而朱高炽一上了马车,就看到了一个身形跟他差不多的人,也穿着跟他一样的铠甲。
那人一见到朱高炽,就赶紧抱拳。
“在下樊忠,见过太子殿下。”
“嗯。”
朱高炽对樊忠点了点头。
“父皇有没有说你什么时候代替孤出面?”
“陛下的意思,是等到了军营里,太子殿下先去阅兵台,再找机会重回马车,到时候,就由莫将代替太子。”
闻言,朱高炽明白朱棣已经把所有都计划好了。
也就没想太多。
而当马车奔出了紫禁城时。
朱高炽掀起了马车窗帘。
发现街道两旁都有许多人在跪拜。
皇家出行,百姓想看热闹,都只能跪着看。
这就是封建。
这就是家天下时代。
朱高炽观察了一会儿,就放下了窗帘。
他发现那些跪拜人群中有很多人都面有菜色,而在马车行驶的地上还能闻到一股股臭鸡蛋和尿骚味。
这应天府中的卫生环境。
有点类似19世纪的农村。
实在是没什么看头。
此时。
骑着白马,带领着众武将的朱高煦转头朝着身后的两辆马车看去。
又不遭痕迹的扫了一眼围着马车的禁卫和锦衣卫。
他脸上流露出了一丝不易让人察觉的笑容,就回过头去。
很快的,队伍就走出了应天府。
来到了城外的军营。
“万岁!”
“万岁!”
“万岁!!”
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让朱高炽再次掀起了马车的窗帘,朝着马车外看去。
然后,他就看到许多穿戴整齐,手拿长枪的士兵,正站于两侧,并不断的高举着长枪,大声吼道。
气势还真是挺足的!
朱高炽发现这些士兵的眼中都有光,也体会到朱棣在大明军队中的威望有些高。
而当一行士兵走入了营寨内时。
就径直前往了演武场。
阅兵台早已经筑起了。
大明三大营,环绕在那高台周围,组成了一个个方阵。
朱棣走下马车,双手叉腰,然后就在一片万岁声中大步得朝着高台走去。
“高炽,过来!”
朱棣上了高台后,立刻朝朱高炽招手。
朱高炽便也上了高台。
然后,朱棣只是抬起手,高台上就有士兵迅速的挥舞令旗。
随即,就跟传染了一般,军中各处也都有士兵挥旗。
接着,军营中的万岁之声,就戛然而止。
三大营的将士们纷纷闭口不言,全将目光集中在那阅兵台的之上。
而此时,朱棣则抓起了朱高炽的手。
“将士们,此乃朕的太子!”
“前些日子给你们吃的补食丹,就是太子炼的!!”
“没有太子,朕这次还无法北伐!”
“是太子,才让朕有机会带着你们,去征讨那些鞑子,以换得边疆太平,百姓安宁!”
朱棣中气十足的吼道。
紧接着,就有传话的骑兵高举令旗,快速的穿插于军阵之间,重复着朱棣说的每一句话。
刹那间,三大营士兵再次举起了手中的兵器,欢呼了起来。
“万岁!”
“万岁!”
“万岁!!”
此时。
那站在高台下的朱高煦,看着受万人瞩目的朱高炽。
心中生出深深的嫉妒。
他此时已经能够看出,那朱棣是铁了心的,要扶持朱高炽了。
无论是军中还是朝堂。
朱棣都在为朱高炽铺路啊!
朱高煦自问自己跟着朱棣出生入死这么多年,都没有这样的待遇,心中就难受的很。
偏心!
实在是太偏心了!
“二哥,老爷子看来真的是要让权了么?”
朱高燧忍不住的道。
“老三,我离开一会儿。”
朱高煦说了一句,然后转身就走。
朱高燧看着其的背影,沉默不语。
而朱高煦则径直前往了一处隐蔽之地,将一个竹筒塞在了一簇杂草丛里,又在地上做好了一个记号。
在他走后没多久,一个身穿飞鱼服的青年就来到了那隐蔽之地,并在发现记号后,就伸手在杂草丛中摸索了一会儿,便将那竹筒取出,然后看了看周围,就快步而走。
很快的。
好几十个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就悄悄的朝着阅兵台围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