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高都,城墙,乃至于护城河都已经被鲜血染红,长时间的血色干涸成为了诡异的灰褐色。
肃杀的气氛萦绕在整个高都城附近。
城垛之后,魏国士卒瘫倒在地上,目光显得麻木,他将长戈抱在怀里面,等待着战鼓的敲响。
焦灼的战斗往往成为了绞肉机,将一条条性命都绞杀在了高都城下。
无论是魏人还是秦人,在这个时候其实连一只蝼蚁都比不上。
在高都城外不远处,秦军大营连绵不绝,秦军士卒的士气也不是特别高昂,在一开始的进攻当中,他们打得很顺利,每战必胜。
但在高都城下,他们遭遇到了最顽强的抵抗,对于魏国来说显然是不能再让他们快速突进了,那样魏国就要亡国了。
勇武的魏武卒被派到了前线,由披甲门的掌门梅玄将军统领,这些修炼了至刚硬功的魏武卒在战场上有进无退,又因为肉身的强势程度超过了秦军士卒。
所以秦军士卒往往需要耗费两倍甚至于三倍的力量才能够抵挡住魏武卒的进攻。
一批批的援军到来,然后一批批的援军身亡。
不单单是魏军麻木了,其实秦军也已经麻木了。
赵牧与蒙恬到达秦军大营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这样的麻木,这对于那些渴望战功的新兵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压抑的气氛让这些新兵胡思乱想,并且逐渐恐惧。
赵牧看着那些麻木的秦军老卒,预想到事情可能要比他想的还要严重,甚至于有可能是他们会遭遇大败。
赵牧只是一个屯长,虽然他在诱饵行动当中立功显著,斩首数量更是惊人。
但在真正的大战当中,他是做不了任何决定的。
他只能够听从上面的命令。
赵牧带着人到了自己的营帐之内,安心等待着又一次大战的开始。
蒙恬身为蒙骜的孙子,也不曾被蒙骜接见。
蒙骜此时的压力是巨大的,他这一次进攻背负了吕不韦巨大的希望。
因为蒙骜是吕不韦一手安排在了大秦军中的。
吕不韦观大秦历史,认为商鞅、张仪、范睢这些人之所以会死,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得到大秦军方的支持。
但大秦军方是极少支持外来的官员的。
于是,吕不韦就从齐国引荐了蒙骜。
蒙骜也没有辜负吕不韦的重望,几次领兵都轻松的获取了胜利。
这一次,吕不韦要做一件大事,那就是让蒙骜领兵拿下赵魏韩一大片土地。
这不是一个小数字。
但蒙骜有信心,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也可以完成吕不韦的想法。
可在高都城下,他的计划失败了,遭到了魏武卒的迎头痛击。
蒙骜以善于攻城而闻名,但眼下面对高都城,面对魏武卒,他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让蒙骜十分的着急,这一次又让王齮送五千大军前来,为的就是要再一次的发动进攻,攻下高都城。
为此,哪怕他明知道自己的孙子蒙恬也在这一支援军中,他也没有去见蒙恬,更没有说让蒙恬撤退的话语。
他要拿自己的孙子蒙恬来激励士气,让秦军士卒的勇猛再度的展现出来。
渐渐地,军中都知道了主将蒙骜的孙子也在军队中,也是冲在最前面。
任何言语都没有行动来的更让人信服。
蒙骜主动放出来的消息激励了秦军士卒,连主将之孙都不畏死,他们这些普通士卒又有何畏惧的呢?
而主人公蒙恬此时正坐在赵牧的营帐里面。
“怎么?”
“士卒们都很敬佩你,你还不高兴?”
赵牧打趣着眼前的蒙恬。
“你就不要说笑我了,那是他们不知道你的战绩,我爷爷啊,是必须要打下高都城的,他是真的可以牺牲我。”蒙恬的目光之中少见的有了一丝苦涩。
无论是谁,被自己的爷爷这样对待,心里多少都会有些不舒服,这是人之常情。
赵牧无法安慰,这种事情只有自己走出来,别人的安慰是没有用的,而且蒙恬也不需要安慰。
军中禁止饮酒,蒙骜治军极严,赵牧与蒙恬喝的是茶,以茶代酒,稍稍解决一下内心的苦闷。
“赵牧,这一仗不好打,刚夫只能够算披甲门的一个无名小卒,在魏武卒当中也就是中下游的水平,但他的战力你也看到了。”
“传言披甲门的梅玄至刚硬功已经大成了,全身上下没有一处罩门,全身坚硬如铁,刀剑不能伤,他一个人就能够挡住一个屯的兵力。”
“赵牧,无论如何,我们得活着。”
蒙恬说着,从怀中拿出了一卷竹简,递给了赵牧。
赵牧愣了一下,不明所以的看着蒙恬。
“王齮将军的兵书不是那么好拿的,当初武安君身死,王齮将军一直都是武安君的副将,他对王室是有怨言的。我蒙家的兵书也还算不错,拿去看吧。”
蒙恬笑着道。
赵牧惊愕的道:“为什么?”
蒙恬嘴角一翘:“当然是因为我看好你啊,难不成我做好事啊。”
赵牧微微一笑,蒙恬的这一份心意他记在心里。如果日后有可能,他是绝对不会让蒙恬死在胡亥与赵高手里的。
赵牧接过兵书,蒙恬又将蒙骜从小教导自己的一些兵家知识尽数教给了赵牧。
而赵牧就如同一块海绵,在吸收了王齮的兵法之后,也在飞速的吸收着蒙家的兵法来进行自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