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
【作为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即位后每一步都是昏招频出。】
【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朱允炆从一个孙子辈,变成了大明的最强王者。虽然在位时间不长,并不影响他作死,那些藩王叔叔看一个揍一个。】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位腐儒,一齐鼓动朱允炆削藩。刚刚即位的建文帝,皇位还没有坐稳,便开始着手削藩。】
【周王齐王贬为平民软禁在都城,代王朱贵软禁在大同,相王贬为平民后自尽而死,岷王被贬后下放至瘴气之地。】
【眼看着大火烧到自家门口,燕王朱棣坐不住了,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
大明时空,建文年间。
朱允炆浑身发抖。
他有些痛恨,为什么三年前没有光幕,为什么才让他知道这种结局。
此时已是建文四年。
擅受的耿炳文和纨绔子弟李景龙早已兵败,原本绝佳的形势一下子就没有了。
朱允炆刚刚将徐辉祖调回京城,朝廷军队败于灵璧,形势对朝廷极为不利。
紧接着,三位腐儒想到一个笨方法,派人与朱棣求和,想南北分而治之。
不过这个提议被朱棣拒绝,朱允炆彻底陷入了绝境。
他望着三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心中恨意滔天。
如果不是这三人鼓动自己削藩,也许便没有今天的祸事。
“谁能告诉朕,如今该怎办?”
“陛下,如今并非绝境,朝廷军队天命所归,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齐泰朗声说道。
这种大饼已经被画了四年,朱允炆耳朵早已磨出了茧子。
黄子澄拱手说道:“陛下,当下之际,须坚守扬州、高邮、通州及泰州等地,绝不能让燕贼度过长江!”
朱允炆怒道:“朕难道不知道?派谁来守?如何来守?你们倒是说说。”
三个人顿时没声了,他们是文臣,孔圣人是如何说的他们知道,但如何排兵布阵,他们就傻眼了。
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穗开口说道:“陛下,为今之计,只能寄希望于当地将领死守,臣以为对其许诺升官。然后臣与李景隆召集应天所有可用之兵,死守城门,定保都城不失!”
朱允炆颓然的坐在龙椅上,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
“就这样吧!”
......
大汉时空。
刘彻嘴角露出冷笑。
“腐儒当真害死人呀!”
三个腐儒加一个糊涂蛋。
好好的江山就这么丢了。
说到削藩,刘彻是最有发言权的。
因为七国之乱的前车之鉴,他心中决意削藩。
只是该如何削?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力度太小,达不到预期!
力度太大,必然会引发战争!
刘彻便与主父偃密谋,由后者提出削弱藩王的方法,俗称“推恩令”!
他心里嘲笑着后世的朱允炆。
自己已经为后世削藩做了正确的答案,这人还如此毛躁。
想要成功的削藩,除了正确的方法之外,就是强横的实力。
天时人和地力一个都不占,就敢玩削藩,被推翻了也不冤。
.....
大明时空,洪武年间。
朱元璋和朱棣目光呆滞的望着光幕。
他们这才知道朱允炆是如何被赶下台的?
敢情是自己作死?
朱元璋真想给自己一巴掌。
猪油蒙了心,才传位给这么一个玩意!
最可恨的当属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没有十足的把握和万全的准备,招惹一帮虎狼之师。
朱元璋并不恨自己的儿子,他只恨朱允炆太笨。
如果自己是这个笨孙子,他有一万种方法弄死朱棣,想输都难。
这时,朱标似乎是下定的决心,躬身向朱元璋行了一礼。
“父皇,儿臣有事向求!”
“标儿有事便说,何必行此大礼,只要咱能办到的一定给你办。”
“父皇,允炆性格软弱,又偏听偏信,为君对他来说有些强人所难!儿臣恳请父皇,若是儿臣如光幕当中所说,为江山计,为百姓计,请父皇传位四弟,就让允炆做一个逍遥王爷吧!”
朱元璋没有说话,儿子的话确实让他有些心动。
若是朱标没事,凡事都好说。
若是朱标真的早薨,也许传位朱棣是最好的方式。
忽然,朱元璋的脑海当中闪过一个炸雷。
既然后世之人知道朱标早薨,也应该知道朱标死亡的原因。
他霍得站了起来,吓了朱标一跳。
“父皇,您这是?”
“标儿,朕想到了一个办法!若是能与这位韩泽建立联系,知道你的死因,防患于未然,岂不是没事一桩!”
朱标也有些心动的,不过他仍旧有些犹豫。
“父皇,如果儿臣未死,莫不如也传位给四弟!四弟继位后的作为,于江山社稷,于天下百姓,有百利而无一害!”
朱元璋没有想到儿子会是这个想法。
不过他断然拒绝!
儿子登基的诱惑,比江山社稷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