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佑一脚跺地,百来斤的方天画戟直接被巨力震的飞入半空。
朱祁佑单手持戟,战袍被大风吹的猎猎作响,一时之间,无人敢上前一步。
“小将军,你这是想造反嘛?”
“哈哈哈。”朱祁佑放声大笑。
“如若大明就是这个气度,那反了又如何!!”
“轰!”
朝堂之上,哗然一片,双方僵持,始终都不放下手中兵器。
“主公莫急,莫要为此事伤了和气。”圆空上前说道。
朱祁佑玄甲面罩中露出的一双眼,精光四射的看着圆空。
仿若在说:“你还知道出来啊!”
圆空看着这个少年主公眼角的一丝丝笑意,好像自己又着了他的道了。
但他并没有生气,反而心里更是对这主公有了一些好感,他徐徐地说:“主公,此事,就交给贫道来处理如何!?”
朱祁佑并无回话,单手下压。
王平,张熊将兵器回鞘。
大内侍卫始终不敢放松。
最后还是孙若微将他们唤了下去。
“青田居士刘基四代孙刘圆空,见过大明皇太后,愿太后万福金安。”
只见圆空上前跪拜,行了大礼。
“青田居士!刘基!”
这两个名字可能好多人不清楚,但另一个名字却是耳熟能详的的。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又称自己为青田居士。
大明开国能有如此盛景,其中离不开这位“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国师。
民间更是有戏言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可见刘伯温这个名字对于大明的影响有多么的大。
而在明太祖时代,因为些许情况,刘伯温带领后人避世不出。
现如今这个试图造反的少年将军身边竟然有着国师后人辅佐!!
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就是孙若微在听到此道人竟是刘基的第四代孙,也是面露惊色。
“道长起来说话。”
“谢太后。”
满朝的文武的大臣心底也是心思不一。
刘基当年有人传闻是被太祖爷给加害了。
有的是说,刘基神机妙算,提前假死,躲避了大祸。
但不管怎么说,后面无论朝廷如何寻找,都始终不见刘基后人的半个身影。
现如今,这位少年将军身边的紫衣道士,称自己是刘基后人,第四代孙!
“圆空先生,此话当真?”孙若微也是知道一点内情的。
从太祖开始,宫中就有一直秘密队伍,是奉太祖命,一直在寻找刘基后人,但却始终未能得其所。
“回太后话,贫道断不敢期瞒太后。”
“贫道这有一物,可证明贫道的身份。”
只见,圆空道长从怀中摸出一块金令,当堂举与头上。
正面上首四个明晃晃的大字“大国首辅”。
这是当年明太祖请刘基先生推测大明国运时,刘基先生深知推测国运之凶险,为保留子孙后代,特求明太祖赐下的一块“免死金牌。”
见金牌如明太祖亲临,后世子孙都当参拜。
而当青田先生辞世后,除了他的绝世兵书《百战奇谋》,还有这个金牌一起也消失于茫茫人海中。
今日终于重现于世间,朝堂之上文武群臣尽皆伏地跪拜,就是孙太后也是起身跪拜。
“太祖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圆空口中说道:“朕安。”
孙若微心中也是计较十分,别说没有这块太祖金牌,光是朱祁佑昨夜的战功,她也无法当朝诛杀他。
现在有了这块金牌,今日更是不能动他半分。
“圆空先生,太祖当年派人寻找先祖多时,未曾得见,今日我大明真是有福。”
“再能得到国师后人,我大明不当亡啊!”
“太祖圣明,太后英明,大明威武。”
“太祖圣明,太后英明,大明威武。”群臣的脸上得阴郁顿时也消减了不少。
“太后莫急,贫道今日前来,不是以此身份而来。”
“如今,贫道只是主公的一个小小属下。”圆空面色无喜,神色诚恳道。
“轰!”
刘基后人,今日来到朝堂之上,不是以国师后人身份,是哪将军的一个属下!?
在当时的朝堂之上,一个身份的区别,其中的关系可是非常重大的。
“圆空道长说笑了。”孙若微也被圆空如此直白的话,说的有些面色不蕴。
“那圆空道长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呢!”
大殿之内瞬间又是杀气腾腾,气氛紧张无比。
而朱祁佑几人却是神色无常,仿若身前无物一般。
圆空看了一眼朱祁佑,心中不禁有些赞,这主公也不好“对付”啊!
“回太后,昔日之事就不必提了。”
“今日贫道只是主公“朱祁佑”手下的一名谋士。”
朱祁佑三个字,圆空是重声念出的,意在提醒主公的身份并不是一个小将军那么简单。
“道长可知此话,是怎样的罪过!”孙若微眼看着就要发怒了,连圆空的名字都没有叫。
圆空道长轻轻摇了摇头道:“太后,贫道敢以性命担保,句句属实。”
“先祖曾告诫我刘家子孙,不得出山,再行干扰天和之事。”
“但贫道前日,夜观天,北斗七星暗谈,帝星更是忽明忽灭,臣虽已无官职在身,但身为大明子民,看见如此天象,贫道怎敢还独留山中,让天下百姓遭此磨难。”
“怎料,贫道还未出山,就听闻宣宗皇帝驾崩。”
“放肆!皇上没死。”孙若微都是泪如雨下,但口中却始终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已经死了。
朝堂之上,也是跪倒一片,虽然这已经是事实,但敢现在就当朝讲出来的人还没有。
圆空神色镇定,浑然不惧周围已经向他靠近的大内侍卫,口中声音更是用上了些许真气:“太后节哀!贫道所言并非虚言。”
“您是皇上的母亲,但您也是大明成千数万的国母啊!”
“还请太后不要被一己私情,动摇了大明国运。”
孙若微终究是经历的风波比较多,她很快调整好了情绪,挥手将侍卫遣了出去。
眼角的泪都还未擦干,嘴中却是问道:“还请先生明示,大明国运该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