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寺内。
陆沉的声音响起:“陛下,您也不必太过担忧。”
“虽然洪武皇帝一开始,确实是怒极。”
“但在他看到你登基之后的所作所为后,态度就改变了许多。”
“现在,他的态度更多的,应该是偏向于揭过此事。”
一来,是朱允炆确实混账。
哪有这般削藩的?
那哪是削藩,分明就是在削藩王的命!
二来,则是朱棣上位之后,确实功绩卓著,让大明变得更加强盛。
想来,就算见面,最多也就是责斥一番,或者打一顿出气?
但最后,应该还是会放过此事。
听到这,朱棣倒是微微挺直了腰:“我登基之后的事?先生是指?”
陆沉嘴角勾起笑意,悠悠道:“自然是迁都北平,五征漠北,封狼居胥,南平交趾,遣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编纂永乐大典了。”
越听,朱棣的眼神越亮。
这些,一桩桩一件件,可都是他兢兢业业一辈子做出来的成就!
要是别人说,他还没什么感觉。
但从陆沉这位‘方外高人’口中说出来,即使是朱棣,也难免有些骄傲。
“我这一生,没有一日敢懈怠。”
朱棣仰起头,眼中似是有些释然:“就是为了洗清身上的罪孽,到了九泉之下,面对我爹和大哥,能有话说......”
夺了自己大侄子朱允炆的江山,他心里对朱允炆有愧疚么?
没有。
削藩都已经削到头上来了,屠刀架上脖子,不反难道等死么?
但唯独他爹朱元璋和大哥朱标,是朱棣永远都绕不过去的两座大山!
这也是他心里执念的根源所在!
且不谈朱元璋,单说朱标。
要知道,一开始,朱元璋常年在外征战,戎马倥偬,根本就没有余力去管教子女。
这时候,承担起责任的就是大哥朱标。
朱标生性仁慈宽厚,对弟弟妹妹们十分友爱。
就算是有人犯错,他也会向朱元璋求情,甚至代为受过!
所有弟弟妹妹,对其都是心悦诚服。
朱棣也是如此,对大哥朱标的感情同样深厚无比。
“对了!”
朱棣猛地想到什么,起身问道:“先生,你说能将我带去洪武朝,是洪武几年?能否见到我大哥?”
陆沉摇了摇头:“洪武二十五年,恰好......是太子朱标薨逝不久。”
“这样啊......”
朱棣缓缓坐回椅子上,表情复杂的道:“也好,也好......”
虽然他想见见自己大哥,亲口解释靖难的事情。
但真要相见,他又觉得自己恐怕很难开口,任何说辞都显得苍白。
毕竟,他终究是抢了自己大哥儿子的皇位!
看到这一幕,陆沉突然出声道:“永乐陛下,你想见的人,应该还有两位才对吧。”
“还有两位?”
朱棣回过神来,眼神疑惑。
除了他爹和大哥,还有谁是他想见的?
陆沉淡淡一笑:“你忘了,洪武朝,可也有一位燕王朱棣呢。”
轰!
仿佛被惊雷炸醒,朱棣陡然意识到了什么:“先生,你,你是说......我能见到年轻时的我?”
说着,他嘴唇微微颤抖,似是有些不敢说出来:“还有......妙云?”
年轻时的自己,哪怕是不见,也没什么。
但是妙云...
陆沉平静颔首:“然也。”
徐妙云,人称女诸生,中山王徐达的大女儿。
自十一岁起,就入宫给朱棣伴读,三年培养感情,十四岁时水到渠成,嫁于朱棣。
大名鼎鼎的贤后,徐皇后。
自永乐五年徐妙云去世之后,朱棣余生十七年未曾再立后!
徐妙云在最后与朱棣诀别时,除了劝他保重身体之外,都还在为大明操心。
她要求朱棣答应自己一定要爱惜百姓,与民生息,还要重视人才,善待皇室成员,但是不要再过分骄纵自己的娘家人。
临死前还在为百姓担忧,有皇后如此,也是大明之幸。
《明太宗实录》中有记载。
在徐妙云咽气之后,这位一生睥睨的永乐大帝,竟是情难自已,匍匐在妻子尸身上嚎啕大哭。
可见二人有多恩爱。
说来也妙。
太祖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太宗皇帝朱棣与徐皇后,仁宗皇帝朱高炽与张皇后。
大明连续三代贤后,皆是夫妻恩爱至极,令人感慨。
“呵,呵呵呵......”
朱棣似是有些癫狂的笑了几声,随后又收敛起来,眼中的思念之情几乎要溢出来,有泪光闪烁:
“妙云,我老头子都快六十了,还有机会见到你么......”
就像苏东坡那首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朱棣思念徐妙云入骨,但如今似乎真有机会见到了,他的心里又涌起了莫大的畏惧之情。
妙云要是见了我这副老头子的模样,会是什么反应?
一个还年轻,一个,却已经垂垂老矣。
“爷爷。”
不远处,朱瞻基宽慰道:“您思念奶奶这么多年,要是她知道,肯定也会开心的。”
朱棣拭去眼角泪水,略带哽咽的道:“不管如何......哪怕只是远远看上一眼,也好......”
十几年了,日夜思念
要是能再见上一眼,他就算是死,也能心满意足。
......................................................................................
PS:新书起航,求一下鲜花、评价票、月票、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