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驻足。
距离长安城十里外,一座篱笆墙内,晾晒着一个野菜,一个老仆人正在喂鸡。
茅草屋!
没有金碧辉煌的殿宇楼阁。
秦琼转头看向李世民:“陛下,这里便是相府。”
李世民、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早已看傻了眼。
这比他们当年起义反隋时的条件还要艰苦啊?!!
篱笆院、半亩菜田、三只母鸡。
还有那洗的已经泛黄的白衫晾在竹竿上……
这是大唐宰相该住的居所?
怕是连长安城中的普通百姓,怕是都要比他好过吧?
院子里的老仆人哪里见过这种大场面,吓得脸色惨白,匍匐在地。
长孙无忌也不敢相信这个篱笆墙的小院,会是丞相林凡居住的地方。
“启禀陛下,此地便是丞相的府邸,臣闲来无事,便在此地与丞相饮茶,对弈……”
李世民看着林凡居住的茅屋,心中生出了一些苦涩。
想不到大唐丞相居住的府邸,竟然如此寒酸。
“你们在这里等着!长孙无忌,随朕进来。”
长孙无忌跟随着李世民进入了篱笆小院。
茅屋之中,有着简单的茅草铺,一张吃饭的桌子,三只木头墩子制作的凳子。
李世民环顾着茅屋,虽然简陋,但是依旧干净,摆设错落有致。
桌案上放着一封信,以及相印,金牌……
李世民拿起信后,信上写道:世民大事已成,我留在长安无用,此番离别无绝期,永不相见!
李世民攥着书信沉默了。
他默默地离开了茅草屋。
任凭文武百官呼唤,李世民依旧沉默。
百官不解。
李世民回到大明宫,看着书信上的一字一句,思虑这二十年间,林凡的劳苦功高。
可是!
林相!
你功高盖主!
朝堂之上,都是你的故吏门生!
有朝一日,你振臂一呼,朕就只能退位让贤!
所以?!
林相啊,你必须死啊!
……
长安大明宫!
架架架!
三匹快马入长安,手持捷报,向朝堂报喜!
三名官员的脸上显露着喜色,蒲、瀛两州之地,大获丰收,四年前,蒲、瀛二州遭遇百年未有的大旱,上报朝堂之后,朝堂给蒲、瀛二州拨调了一千万两白银。
不仅解决了蒲、瀛二州的旱灾,更建设了一条四百里的水渠,原本天灾频发的蒲、瀛二州,成为了鱼米之乡,今年更是大丰收,两州产量二百万石,丝毫不逊色幽州与中原四郡……
贞观四年。
蒲、瀛二州爆发旱灾之时,本地氏族与官员相互勾结,哄抬物价,饿殍遍野。
林相变卖了家产祖业,所有的田产,全部变卖,甚至连唯一的瘦马,也卖掉换了赈灾钱粮。
感天动地。
三名报喜的官员进入大明宫,准备上报喜讯。
可是,却被拦在了宫门之外,改日再来。
三名官员只能洗去风尘,前往丞相的府邸报喜。
三人正准备离开,便听到宫廷官员议论。
丞相林凡贪墨银两巨大,恐怕要受株连!
“什么!”
“林相贪墨被株连?怎么可能,林相为国为民,在蒲、瀛二州的时候,呕血三升,为了百姓,把能变卖的家产,全部变卖了,怎么可能贪墨!”
“我们要求见陛下!”
“我们有蒲、瀛二州五十万百姓的血书!”
……
“启禀陛下,蒲州太守、瀛州太守,殿外侯旨,蒲、瀛二州大丰收,两州之地产量二百万石!”
李世民听着官员的汇报,没有任何喜色。
他刚刚贬了林凡。
他如此信任之人,竟然做出这种让他失望的事情……
“让他们进来……”
“喏!”
官员离开之后。
三名风尘仆仆的官员跑进了大明宫,三人双眼通红!
噗通!
蒲、瀛三名官员进入大明宫,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陛下!陛下!求陛下赦免丞相!若没有丞相,蒲、瀛二州五十万百姓,无一人可活啊,陛下!”
李世民看着这三名官员,想到了林凡,贞观四年的时候,林凡担任蒲、瀛二州刺史,那个时候,他正一心对突厥作战……
“蒲、瀛二州百姓,五十万无一人可活?”
三人抬起头:“陛下,贞观四年,蒲、瀛二州爆发百年不遇的旱灾,林相入长安,陛下向蒲、瀛二州拨调了一千万两白银,这才缓解了旱灾……”
李世民豁然站起:“朕什么时候拨调过赈灾粮款?”
一时间,大明宫内,君臣四人,面面相觑……
“陛下,贞观四年,林相请来朝堂调拨一千万赈灾款,绝对无假!”
李世民恍然想起了什么?
疑问出声!
“贞观四年蒲、瀛二州爆发了旱灾?朕怎么不知道?”
蒲太守、瀛太守懵了……
这么重要的事情?
陛下竟然不知道?*
……
大明宫内。
李世民在大殿之中来回跺着步子。
“你们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启禀陛下,贞观四年,蒲、瀛二州两地爆发旱灾!”
三名官员,开始向李世民如实禀报!
李世民呆立当场,泪流满面!
他明白了!
林凡根本没有贪墨,他的钱财,全部赈灾了!
贞观四年李世民遣李靖同突厥交战,战事正酣,蒲、瀛二州爆发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担任二州刺史的林凡,变卖了所有祖产,甚至连自己在长安的府宅,都卖给了李承乾,换取了钱粮驰援蒲、瀛二州。
林凡向李世民上书禀报过蒲、瀛二州的旱灾情况!
李世民忽然想起来了。
连忙命太监找出了四年前,林凡的上书。
时间不大,四年前,林凡担任蒲、瀛二州刺史的上书被找到。
李世民将这份奏折展开之后,奏折上寥寥无几的写了几个字:蒲、瀛二州遭遇旱灾,陛下请安心对突厥用兵,臣定保蒲、瀛二州无恙!
短短几行字,当时林凡上书的时候,李世民并不在意,那个时候,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对突厥用兵上。
也是因为李世民对林凡非常放心,所以这封奏折,并没有引起李世民的重视。
如今想来,当时的林凡,变卖祖产,倾尽全力!
“林凡!你骗的朕好苦啊!”
三名官员继续禀报。
蒲、瀛二州旱灾爆发时,饿殍遍野。
林相身先士卒,与百姓同饮同食,百姓吃糠咽菜,林相便与百姓一同吃糠咽菜,二州的官员与地方氏族勾结,哄抬粮价,林相一日间斩杀了六十三个粮商,才稳定住了粮价。
为了筹措赈灾粮款,林相率领着官兵,登门拜访蒲、瀛二州的氏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铡刀之下,这些氏族捐粮捐钱,共同赈灾……
三日内,蒲、瀛二州的官员被斩了十七人,林凡被蒲、瀛二州的官员称呼为林剃头!
李世民听着三名官员的描述,看到了烈日当空,蒲、瀛二州的百姓饿殍遍野,林凡悲愤的斩杀着蒲、瀛二州的贪官污吏。
林凡不忍饥民饿死,也不想给自己凭增麻烦,变卖了所有的家产,用来赈济灾民,不忍地方氏族鱼肉百姓,率领官兵,挨家挨户的逼粮。
杀红了眼睛的林凡,也不在乎多杀几乎氏族,毕竟六十三个粮商已经被杀,哪怕日后被氏族反对,也要救下饥民再说。
氏族交粮后,林凡逼着当地的官员捐粮捐款,作为一方父母官,岂能坐视百姓饿死?
大肆索贿七百万两白银,用来赈灾……
变卖祖产三百万两,也来赈灾。
祖辈积累的财富,全被林凡卖掉,用来赈灾了,高亭大院全部卖掉了……
自己栖身一座茅屋之中,吃上两口野菜。
此时此刻,林相,依旧负债累累,每发下一笔俸禄,他便用来偿还借款。
一千万两白银的赈灾款,李世民可以想象到,林凡为了赈灾,倾尽所有,此时此刻,或许还背负着钱款,无法偿还。
“启禀陛下,林相重修了永济渠,现在蒲、瀛二州连年丰收,已经是鱼米之乡了!请陛下明察,林相绝不会贪墨!”
“林相绝不会行贪墨之事,陛下拨款一千万两的时候,林相都没有贪墨一钱一哩!”
李世民的脸色惨白。
“朕……朕……朕从未拨款……”
……
林凡一直在为大唐,呕心沥血。
李世民看着这些功绩……
“既然你已经走了,朕就成全你,山高路远,永不相见!”
大明宫内,只有李世民一人,他默默地坐在大殿里。
他的面前,是一封书信,一道金牌,一块相印!
宰相林凡挂印离去!
斩首林凡的圣旨,已经被撤下了。
如果不撤下来,恐怕天下要大乱,满朝文武都要悲愤造反!
“林相啊,林相,你走了,还要算计朕一道!”
“这捷报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杀你之时到来!”
在李世民的猜测中,这又是林凡的一道计策,保命之计。
“走,便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