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现代种植厂(1 / 1)

走最后的一趟公交车之上下了车,朱争流看到了自己母亲的种植场。

种植厂的规模很大。

其位置在公路的一旁。

朱争流轻车熟路的走进了种植场之内。

在这里工作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基本上都认识他,知道他是自家老板的儿子。

因此也没有对他阻拦,反而是和他打着招呼。

朱争流一一笑着应对了。

此时恰好是差不多临近下午的时间,如今这个季节也恰好是收割的季节……

种植场内朱争流等母亲还有众多的工人都在进行收割。

如今现代国内大型的农作物种植与收割,全部都已经进行了机械化。

种植收割机械化一条龙服务。

可以说得上是方便的很。

因此虽然种植场的规模很大,但是实际上收割也不需要耗费多少的人力!

基本上全部都是靠机械收割。

进入种植场之后,映入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水稻。

各个地方的环境条件不同,收割水稻的时间也不怎么一致。

如今正值八九月份,朱争流母亲的种植场的位置于长江上游。

恰好是收割水稻的时节。

这个种植场之内种植的也不仅仅只有水稻,还有其他众多的农作物。

不过白玄夜进来的位置恰好是种植水稻的地方。

因此抬眼望去尽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

恰逢此时风微微的吹起,一望无际的稻田,浪涛滚滚一片金黄,就如同金色的海洋一样,随风波动……

就仿佛是稻田本身,也在欢庆着丰收的喜悦一样。

现代化大规模种植的农场,除了遇上一些十分极端的天气之外,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能够丰收的!

因此这些稻田的长势十分之好。

朱争流看到面前的这一幕,心中略微的沉思。

他又想起了大明。

在大明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大明的百姓吃饱饭,朱争流做过了不少的实验。

除了去寻找番薯和土豆之外,朱争流自身也在稻田上面下了不少的功夫。

提起水稻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袁爷爷所发明的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亩产量高达千斤。

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仅解决了全国的粮食问题,甚至解决了全球的粮食问题。

穿越到大明之后,朱争流也想过试着把杂交水稻给搞出来。

一开始的时候失败了。

因为他对于这东西也不怎么了解,知道一些东西,但是也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搞出来杂交水稻。

不过在后来有了封地之后,朱争流找了一批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老农。

然后给他们提供方向,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方向自己在田里面鼓捣。

还真别说,鼓捣出了一些东西……

在优胜劣汰的淘汰之下,朱争流成功弄出了一种新的水稻。

这种水稻在亩产量上面和占城稻差不多。

但是对于环境的要求却大大的降低了,可以在更多的地方种植。

算是适应性更强版本的占城稻!

“要是大明也能够有着杂交水稻就好了,那样的话大明的百姓就能吃得好一点……”

“杂交水稻大体的原理我已经传授给鲁长恭了,如今我不在了……不知道他能不能研制出更好的水稻!”

朱争流不由得有些感慨。

他在明朝的时候是很想把杂交水稻给搞出来的。

不过奈何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也不够……

最终也只搞出来了一个改良版的占城稻。

不过他把原理已经告诉了自己手下的人鲁长恭。

鲁长恭在历史之上并不算什么出名的人物。

但是他的父亲却很出名。

他的父亲叫做鲁明善,曾是元末明初时期的著名农学家,在农学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并且还编写《农桑衣食撮要》。

来指导百姓如何去根植农作物等等。

他写的这本书也十分受到朱元璋的重视。

朱元璋开国之后,更是将这本书传遍天下,交给大明的百姓们……

以此来迅速恢复大明的农业发展。

鲁长恭虽然不及他的父亲有那么大的名声,也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

但是有那么一个爹,他自己好歹也是精通农业的。

朱争流找遍了整个大明也就找到这么一个能够称得上农学大家的人。

可惜的是他爹鲁明善在大明开国之期就已经去世了。

总的来说的话,把培养杂交水稻的任务交给鲁长恭也算得上是专业对口。

而且他也的的确确不负自己所望,培养出了改良版本的占城稻。

杂交水稻自己所知的原理都已经告诉了他,而且有着培养出来改良版本占城稻的经验……

朱争流相信如今即使自己不在大明了,鲁长恭肯定也能够研制出更好的杂交水稻……

朱争流这边看着水稻触景生情想到了大明世界。

到明世界的百姓们却在这一刻彻彻底底的炸了。

“这是水稻?我的天哪,这一片片的全部都是水稻!!!”

“粮食,金黄黄的粮食——”

“嘶,稻穗竟然能够将稻身都压弯了,这这这这怎么可能……”

“这哪里是水稻田呀,明明就是水稻海……我们家的水稻要是有这的1/10000,那也不至于会饿死人!”

“水稻真的可以收获这么多吗……”

无数的大明百姓看着画面之上所出现的那水稻田,彻底的疯狂了!

这是一个何等震撼的场景?

数百亩甚至是数千亩的水稻田丰收,金黄色的一片……

目光所及之处,全部都是饱满无比的稻穗。

那些稻穗甚至还将稻身都压弯了……

对于农民而言,这种丰收的场景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图画。

更何况是对于大明王朝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民。

他们本身就是种田的,自然对水稻有了解。

大明时代的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都十分的艰难。

动不动就可能遇上旱灾……

也小小的自然现象的变化就会导致农田的摧毁……

因此对于农民而言,大灾之年是常有的事情。

丰收之年真的很少很少。

而且在古代所谓的丰收之年指的也只不过是种下的庄稼大部分能够正常收割……

也就是说即使是丰收之年,也并不是所有的稻田庄稼都能够丰收。

一块地里面,有个六七层的水稻都结出了果实可以收获就称得上是丰收之年了。

而画面之上的水稻,一个连着一个几乎全部结出了稻穗……

甚至结出来的稻穗,还把到稻身给压弯了……

这样的情景,大明王朝的百姓只在梦里面见过。

甚至——梦里面都不敢这样想!

最新小说: 大秦:开局靖难,咸阳门下清君侧 大明:最穷驸马爷,老朱哭惨了 红楼:贾府假子,撞破皇帝女儿身 明末:水友献计。打造无敌华夏 大秦:我把恶魔果实普及全国 大明:老朱,说好的不翻脸呢! 三国:曹家熊孩子,开局来认亲! 穿越大汉废太子,最多活到五年后 历史:这个男人很强啊 玄幻:我信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