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京,龙首宫。
往日里辰时才会起的太上皇,此刻已经醒了半个时辰了。
宁国府传来的震天钟声,让太上皇眼眸闪烁一抹意味深长。
“戴权?”
太上皇询问,戴权连声道。
“太上皇,隐龙卫密报,贾家子飞虎校尉贾琊已奔赴边关。“
“嗯...”
听着戴权的禀告,太上皇沉吟片刻。
“自从贾家几位当家人走了,朕还以为贾家就此没了希望。”
“贾家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只是贾家能够再站起来,光靠一腔孤勇可不够。”
“且看贾琊能否在边关立军功,以武勋再延贾家辉煌了。”
“哎。”
说着说着,太上皇就忍不住叹息。
“戴权,你是不是也认为朕太过无情?”
“昔年瓦剌也曾大举聚兵,进犯我大臻王朝边关。”
“联合女真,使我大臻王朝四面楚歌,危在旦夕。”
“朕御驾亲征于宣府血战异族不假。”
“但若不是荣国公贾代善于辽东死死挡住了50万女真大军。”
“这大臻王朝,怕也没有今日。”
“为了护我大臻王朝,辽东战事,代善兄力竭而亡。”
“贾家随父辈南征北战的用武之地,也几乎在那一战死绝。”
“如此忠肝义胆的元勋家族。”
“只因为朕害怕他们功高震主,勉强赐予了两个一等将军给宁荣两府。”
“世人皆言当今乾正帝帝王无情,怎知朕也是如此?”
年纪大了,就容易忆往昔,悲春伤秋。
年过古稀的太上皇,当年因为先太子叛乱之事,其实就大病过一场。
后面好不容易好了,其实也埋下了隐患。
活过古稀,已经是老天恩赐。
太上皇知晓自己时日无多。
越是如此,就越想起跟贾代善从小到大的兄弟情。
也想起自己对贾家的亏欠。
每每如此,太上皇总是深夜难以入眠,思绪繁多。
轰!
戴权听着太上皇的话,哪里敢多言语?
即便他也认为太上皇无情。
但以贾家昔年威望,若封王,还真可能影响大臻秦氏皇族的地位。
太上皇虽无情,但站在秦氏皇族的角度来说,其实做事无可厚非。
“老四如今都还不肯放过贾敬?”
太上皇看似跟戴权说话,其实也就是自言自语抒发内心郁闷。
说完也就没事了,紧接着话题一转。
“是的,陛下。”
“粘杆处的人,一直盯着贾敬,片刻没有放松。”
戴权肃然回应道。
“哎。”
太上皇叹息摇了摇头。
“堂堂大臻帝王,这般小肚鸡肠。”
“贾敬身为贾家族长,已经被逼隐世玄都观。”
“就这样还要死盯着人家。”
“贾敬为保贾家将来,不就只能铤而走险,同老十四联手?”
昔年九子夺嫡,贾家的确是站错了队伍。
但在太上皇看来,也不算错的离谱。
因为贾家从始至终,无论支持哪一位皇子,都是站在大臻王朝的角度。
从来没有损害过秦氏皇族整体利益。
特别是乾正帝即位,贾家马上就跟义忠亲王划清界限。
同时,贾家好不容易出一个贾敬,也放弃了走乙卯科进士之路,再复祖上荣光的念想。
为了站错队的事情,在玄都观隐世不出。
就这样,乾正帝还不肯放过贾敬。
换任何人站在贾敬的立场,为求自保,不就只能寻求外力保护吗?
同义忠亲王联合,时刻准备着推翻乾正帝的皇权。
太上皇退位龙首宫,按理来说,是愿意将皇权交给乾正帝。
毕竟太上皇年纪也不小了。
可偏偏乾正帝小肚鸡肠,一点身为帝王的大局观都没有。
没办法。
为了秦氏江山,太上皇始终把持着大臻王朝大部分权利。
这十年来,也不断磨砺乾正帝的性子。
希望乾正帝能明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毕竟,秦氏皇族能够坐稳大臻江山。
靠的就是开国元勋、元丛勋贵等诸多家族的鼎力支持。
对贾家下手,唇亡齿寒。
人人皆惧秦氏皇族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真有那么一天,大臻王朝也离破败不远了。
“太上皇。”
“陛下不久前,还想要将那些人调回神京。”
“但被众多大臣出手阻拦了。”
戴权紧跟着开口,让太上皇的神色越发不好看。
“十年了,还一点长进都没有。”
“大臻久病未愈,这时候激进变法,岂不是给外敌递刀子来毁我秦氏皇族?”
“让周培公、张廷玉务必全力阻拦。”
“未经朕允许,违令者杀无赦!”
“还有,让隐龙卫出手,扫平玄真观外的粘杆处暗桩。”
“贾家是我秦氏皇族的左膀右臂。”
“以前也就算了。”
“眼下,贾府再出麒麟子,咱们不能让贾琊寒心。”
张廷玉、周培公就是太上皇架空乾正帝的根本。
这两个辅政大臣在,乾正帝想干什么都举步维艰。
“是!”
戴权得令,临走之际还有疑惑。
“陛下,贾府.....”
“不用管。”
“老四为帝十年,事事都要朕来给他周全善后,还要他何用?”
太上皇冰冷开口。
戴权浑身一颤,连忙点头出了龙首宫。
.....
乾清宫。
乾正帝因为邬思道的计谋,脸都要笑歪了。
“哈哈,先生好计谋!”
“四王八公十二侯,之前从不肯听朕之调令。”
“眼下,不还是乖乖各家出3000兵马,替朕去边关抵御异族外敌?”
“朝廷还不用任何付出,朕心里舒坦啊。”
邬思道闻言,笑着道。
“陛下乃大臻天子,圣旨一出,天下莫敢不从。”
“哈哈哈。”
乾正帝大笑。
这也是他任用邬思道的原因之一。
聪明,讲话还好听。
从邬思道身上,乾正帝才感受到了强烈的帝王之尊。
不过好歹为帝十余年,乾正帝很快就收敛了心神,沉声道。
“苏培盛。”
“各家应该不会都老老实实让嫡子出征吧?”
“禀告陛下。”
“四王八公十二侯里面,只有八公五侯出了嫡子。”
“眼下四万七侯,皆以庶子蒙混过关。”
苏培盛一边回应乾正帝,一边将奏折递给了乾正帝。
一看上面以庶子蒙换过关的名单,乾正帝就忍不住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