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卦象?”孟箬好奇道。
“我并非道家弟子,听不懂卦象,但经过这段时间的验证,他总结出了十个字。”
“是什么?”
“一鲸落,万物生,盛极必衰。”
颜正缓缓说出了这十个字,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显然他也没有弄明白其中的意思。
“一鲸落,万物生,盛极必衰?”孟箬重复了一句,同样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颜正则是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这前六个字,我并不能理解,但‘盛极必衰",我还是有些感触的。”
“是何感受?”孟箬追问道。
“你不觉着,如今这一代,出现在的天才有些太多了一些,光是我们儒家,便一连出现了四个天赋绝顶之人,诸多学派将小夜他们称为‘四小圣",便足以看出其他学派对他们天赋的认可,更别提那位得到孔圣射术传承,在25岁便达到翰林境界的北渊,他的天赋足以让每个同代之人汗颜。”
“不只是我们儒家,其他学派的天才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墨家如今的那位墨零,其天赋丝毫不弱于仲怆,曾祥腾;道家那位三十岁不到,就被称为‘小道君"的道子陵,兵家至今尚未露面,甚至连天人之战都没有参加的‘小兵仙"项信等等。”
“光是明面上的天才,随便拿出一个放在数百年前,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存在,如今却只能沦为第二梯队的人选。”
颜正的语气中满是感慨,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他心中,年轻一代的第一梯队只有两人,词宋与白夜,其他人天赋就算再高,也都只是他们的陪衬。
当然,如今的颜正并不知道墨瑶突破了进士,这件事情被刻意隐瞒了下来,除了词宋几人外,再无其他人知晓。
“这些天才的出现,就代表着一个盛世的出现,不是吗?”孟箬明白了颜正的意思。
“正是如此,所以我才更担心这句,盛极而衰,我曾看过一本古籍,上面记载了一些光怪陆离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让我记忆尤深,与如今我们所处的状况,很是相似。”颜正回答道。
“何事?”孟箬追问了起来。
“相传天地即将面对浩劫之时,为确天地不会被毁灭,天命之子便会应劫而生,以己身天命消弥浩劫,换得天地永存,而且出现的天命之子越多,就代表着浩劫的剧烈。”
“如今这种情况,不正是与之类似吗?天才层出不穷,大道有损,法则有缺,境界桎梏,种种迹象都仿佛在预告着什么,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劫难就会降临。”
颜正眉头紧皱,语气中满是担忧。
“放心,就算那一日真的到来,凭借你的能力,定然也会安全无虞的。”孟箬却显得很是相信颜正,轻声安慰道。
“或许吧,我只是担心,我的能力还不够护你们周全。”颜正回答道。
“倘若真是那样,那我们一起去了又如何,芸芸众生,不过蝼蚁,面对无法躲避的劫难。与其挣扎,不如看看这苍天欲覆,鸿宇将灭。”
孟箬挽住了颜正的胳膊,语气中满是温柔与坦然。
“那我宁愿那一日永远不会到来。”
。。。。。。
“我说宁大哥,咱们能不能换一辆马车啊,这牛车坐起来晃晃悠悠的,您要是缺金银您就说,我来找词宋换。”
“这你就不懂了,我们此行是为修行,不是为了赶路,正所谓修行之道,贵在恬谈,淡漠中得滋味,喧嚣处难寻真趣。”
“虽然你说的话很有道理,但是修行和牛车好像没有什么联系?”
“怎么没有,我说有就有。”
牛车后面的草垛上,宁平安与庄蝶梦二人躺在上面你一句,我一句的闲聊起来,庄蝶梦也模仿宁平安,带着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斗笠,嘴上叼着根杂草,双手放在脑袋身后,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
词宋与墨瑶二人一同坐在牛车前方,词宋牵着缰绳,墨瑶看着手中的地图,一边赶路,一边讨论着路线。
四人一牛车已经离开了韩国国都十日有余,此时他们行驶在官道之上,此行的目的地,便是韩国着名的“剑池山”。
这里曾经是着名铸剑大师,徐夫子的铸剑之地,据说徐夫子铸剑之时,曾在山上一处幽深之地,以白蜡火炬为引,铸出一剑,这一剑刚被铸出,便被一道剑意附体,这道剑意十分强大,强到连徐夫子也无法压制,只能任其飞离山洞,从此这一剑便消失不见。
后来,这处山洞被命名为“剑池”,整座山便命名为“剑池山”。
“根据地图所示,还有一日左右,便可抵达剑池山。”
墨瑶看着手中的地图,解释道,随后她好奇的看向拉车的老牛,好奇道“这只牛好像知道我们所有要去的地方,它难道也是奇珍异兽?”
“算是吧,这只牛我养了很久,也算是有些灵性。”草垛上的宁平安回了一句。
紧接着庄蝶梦的声音也从词宋与墨瑶的后方传来“我道家始祖的坐骑也是青牛。”
“是吗?那倒是挺巧的。”宁平安回了一句。
庄蝶梦则是继续追问道“宁大哥,我们去剑池山做什么?”
“去给词宋的那把水寒剑品级提升一下,虽然水寒剑并非一般的大儒墨宝,但比之文豪墨宝,总归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们此行,便是为了锤炼水寒剑。”宁平安回答道。
“哦,是这样啊,正好我也看看有没有合适我用的剑,到时候可以买上一把。”庄蝶梦点头回道。
宁平安将头上的斗笠盖在了自己脸上,“我先睡会,你们聊。”
“嗯。”
庄蝶梦从草垛上跳了下来,来到了墨瑶的身边,一手撑着下巴,一边听着墨瑶与词宋闲聊,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
“我道西来君道东,双双并辔耻辞工。
愿得化作瑶池水,流入清流识面红。”
庄蝶梦脑袋靠在墨瑶的肩膀上不多久,就听到词宋吟诵出这样一首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