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大同?”
刘宇听闻这个问题,当即回答了田丰。
“在本王看来,麾下百姓吃得饱穿的暖。”
“有田地耕种,有屋舍居住,即为大同!”
这就是刘宇的答案。
不同的历史时期,关于大同社会,自然有不同的解释和答案。
现在这种乱世,大同社会就是吃饱穿暖。
甚至能够活命下来,就是大同了。
对于刘宇的答案,田丰思索了一会。
便畅然大笑。
“常山王想法,与丰所思,如出一辙!”
田丰说道。
“丰曾多次派人到真定县内查探。”
“今日方知,常山王真乃明主也!”
“若明公不弃,丰愿拜明公为主!”
田丰拱手行礼。
刘宇大喜,当即亲自扶起了田丰。
他心中琢磨着,田丰兴许早就有了投奔的打算。
只不过是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如今刘宇亲自带着诚意上门请其出山。
对方也就借坡下驴了。
“主公!”
“元皓!”
两人惺惺相惜。
当天。
田丰就收拾了简单的家当,跟着刘宇回到了真定城内。
刘宇毫不吝啬地将田丰封为郡中主簿,掌管常山一切文职。
有了田丰的加入之后,刘宇变得更加咸鱼了。
郡内的政务、文事自然有沮授、田丰操劳。
而军中的大小事宜,则由张郃、张任两人负责。
刘宇一直在当甩手掌柜。
【叮!】
【田丰认主,忠诚度超越百分之七十。】
【宿主获得一万石粮草奖励。】
“不错,不错!”
刘宇满意点头。
不多久。
张任从幽州回来了。
张举、张纯的叛变之事,已经落下了帷幕。
当初张纯与同郡的张举以及乌桓丘力居等人,共同叛变。
张纯率军劫掠渔阳郡周边,杀害护乌桓校尉、右北平太守、辽东太守。
叛军聚众将近十万人,肆虐幽州北疆。
后来朝廷派遣了中郎将孟益率领骑都尉公孙瓒,讨伐张纯、张举。
又让中山国、常山国、渤海郡三地太守、国相、郡王率军协助。
刘宇没出什么力。
奈何那张纯、张举实在不堪一击。
被公孙瓒大破于幽州,叛军大溃。
最后由于乌桓丘力居仰慕幽州牧刘虞之名,选择了投降。
张举被朝廷兵马斩杀,张纯自缢身死。
这场存在于黄巾之乱和灵帝身死之间的闹剧,算是结束了。
而张任在这期间,总共招揽回来将近十万的幽州人口。
幽州因为张纯、张举两人的叛乱,导致大量人口外流。
外流的方向,几乎都是冀州常山国。
刘宇将这十万民众照单全收。
并将青壮纳入军中,军队又新增了一万多人。
现在的常山国,在服役的士兵,接近了三万人。
放眼整个北方,已经算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剩余的民众,被刘宇迁徙到了常山境内偏远的上艾、井径等县。
为接下来的常山西部大开发做好准备。
虽然这些百姓无法居住在真定县内。
但他们对刘宇的安排,并不排斥和抱怨。
因为之前活在幽州的战乱里,连命都快要保不住了。
现在来了常山,虽然不是生活在治所真定县附近。
但一入境之后,常山官府就给众人发放了粮食。
管吃管饱!
这些人,已经有三五年没吃过饱饭了。
个个高呼真香!
跟着常山王混,有饭吃!
这就是这个时代下百姓内心最淳朴的愿望。
仅仅是为了吃上一顿饱饭而已。
刘宇什么都不多,就是钱多、粮多、兵多,人口多。
特别是粮食。
刚开始穿越来的大礼包粮食还没用完。
后面签到又补充了一轮。
田丰百分之七十忠诚度,这里新增一万石粮草。
加上红薯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了。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局面。
往往是粮仓里的粮食还没消耗完。
新收成的粮食,又开始进仓了。
所以刘宇发放粮食的时候,只要是田丰、沮授申请。
想都不用想,直接同意。
甚至还问够不够?
不够再发!
就是这么豪气。
九万幽州人口,被填进了常山国的西部偏远地带。
刘宇让县吏们开始接收这些人口。
常山西部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开垦出更多可以耕种的田地。
人口越多,就需要越多的田地来满足这些人。
刘宇清楚,自古以来,在封建社会里。
只有田地才能束缚百姓!
只要自己不断地扩大耕地面积。
这些充满着诱惑的田地,就会不断地吸引更多的流民。
同时,又能不断将红薯种植下去。
直接种出一片万里江山!
到时候的常山,就是汉末所有人都向往的神圣乐土!
“洛阳的局势,估计还有一阵子的动荡!”
刘宇站在井径县的城门楼上,遥望洛阳方向。
京都里所谓的外戚、宦官、党人会斗个你死我活。
“斗得越狠,回旋的余地就越小。”
“最先倒下的,肯定是宦官!”
刘宇利用贿赂宦官这条路起家,现在要准备把宦官踢到一边了。
“休要怪本王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时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