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世界。
未央宫,朝殿内。
汉武帝刘彻拍案而起,怒气冲冲道。
“凭什么!”
“朕北逐匈奴,连通西域,征服西羌、闽越、南越等诸多小国异族。”
“朕不问出身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任用贤达之人,连朕的皇后都是侯府讴者(歌女)出身。”
“朕行推恩令,削弱诸侯藩国,加强中枢权力。”
“朕盐铁官营,充之府库。”
“朕......”
“可到头来,这诸天皇朝总共才几个皇帝,朕就只排第三?”
这会儿。
汉武帝刘彻是真的被弹幕里的那些话气得不行。
可他一时之间又想不到什么反驳的话,也就愈发生闷气。
正所谓,臣为君忧。
皇帝都气成这副模样了,做臣子的就该站出来了。
这不。
官拜大司马大将军的卫青就及时站了出来。
“陛下且息怒。”
“那弹幕排名不过是一家之言,是做不得数的。”
“不过若是陛下想要争一争,臣等愿意鼎力襄助陛下。”
“左右是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
“无非是,争辩罢了。”
“臣之辩术虽然不行,可诸博士(官)却学贯古今,能言善辩。”
“必能为陛下争得榜首之位。”
只是不成想。
刚才还一副忿忿不平的汉武帝刘彻此刻已是平静了下来。
他摆了摆手,无奈道。
“罢了,罢了。”
“只是意气之争而已。”
“秦、西汉、东汉三国、隋、唐、宋、明。”
“朕虽从弹幕里知晓历朝历代的顺序,但对这些朝代还是一知半解。”
“还有那什么弹幕防御功能在。”
“朕连最近的东汉,都只知道东汉这两个字,其余的全是只言片语。”
“更遑论,后世朝代。”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可如今,后世人知朕,然朕却不知后世人呐。”
“又何必再去为难那些博士。”
卫青闻言,一阵沉默。
没办法。
这倒是事实。
...
当然了。
话里无奈归无奈,但要说心里不在意,那就是在自欺欺人了。
难以避免的。
汉武帝刘彻还是将心神放在了弹幕之上。
他得多从弹幕里通晓些秘闻,然后记录下来,留作日后来用。
不然和后世朝代之人斗嘴的时候,除了拿辈分压人以外,就真的是全面落入下风。
......
有时候。
皇帝说不在意,并非是真的不在意。
最少,在卫青眼里,自家皇帝还是很在意弹幕里的排名的。
而既然知道皇帝心中所想,那他必须得出把力了。
无他。
他就是属于那个被皇帝不问出身唯才是举,托以重任之人。
从牧童到公主府骑奴,再到如今位极人臣的大司马大将军,此知遇之恩,恩同再造。
他必须得做些什么。
......
随着第三次金榜预言即将开启,金榜弹幕内的气氛更加火热。
其中。
诸天皇朝君民讨论最多的就是排名之事。
缘由也很简单。
哪个皇朝不是一堆的等级礼制?
连吃饭宴饮的时候都要分个主次,更别提给皇帝排位次这种的事了。
真叫一个争论不休。
帝王将相,士子臣民,夫子先生,就没一个肯相让的。
都是各有各的说法。
甚至。
到最后,连打坐参禅的和尚,寻仙访道的道士都掺和了进来。
那叫一个热闹。
“大汉大司马:吾以为,始皇帝虽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当皇帝的,但我大汉武帝作为继往开来之君,亦是不弱。”
“大汉大司马:始皇帝为防匈奴而修筑长城,可我大汉武帝却派人北逐匈奴,封狼居胥。”
“大秦上将军:此话有失偏颇,大秦时的匈奴可算不得什么,东胡强,月氏盛,匈奴顶多算个老三。”
“大唐秦王:这话没说错,秦朝时后的匈奴确实不太行,之所以后面强大起来,还是因为出了个猛人——冒顿单于。”
“大宋脊梁:哎,这个人我知道,响箭不就是他给发明的?”
“大明朱老四:冒顿单于在蛮夷之中也算是一代雄主,灭了东胡,驱逐了月氏,一统草原,简直是大汉朝的成吉思汗。”
“大明太祖:老四,这话过了,那冒顿单于跟成吉思汗比还是差了不少。”
“大明朱老四:父皇教训的是,儿臣只是略作比较。”
“大宋读书人:哎,都跑偏了啊,大家伙儿不是都在排名吗?怎么好好地说起来异族了。”
“大明朱标:怎么?羡慕了?正在被金兵吊起来打的你们羡慕吧?”
“大宋读书人:你***,我****,我堂堂大宋,会羡慕你们大明?我们不知道有多富庶,日子不知道有多好过。”
“大唐道士:之前不是有人在弹幕里说,大宋都被人打到汴京城了?皇帝都准备跑路了,还日子好过呢?”
“大明草民:反正只要一乱,那倒霉的肯定是我等草民。”
“大隋百姓:深有同感,还是要惜福,这太平日子来得可不容易。”
“大宋黎庶:别说了,我可以证明,大宋读书人的日子还是很好过的,苦的是我们这些百姓白身。”
.............
PS;新书启航,求鲜花,求评价票,求书评,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