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里。
灯火映照之下,诸葛亮的眼神里,显示出一抹坚毅。
“士元,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
“皇叔三顾亮于草庐之中,求安邦定国之策。”
“亮深感皇叔知遇之恩,不得不报!”
诸葛亮选择了刘备,自当坚定不移走下去。
“刘备三顾茅庐的是你,而不是我。”
“卧龙是卧龙,凤雏是凤雏!”
庞统摇摇头,站直身子,来到窗户旁边。
窗外江边,夕阳已经落入了江面之下。
天空也彻底黯淡下来。
只有江边渔火,还在隐约闪烁。
“士元,亮亦知晓,人力终有尽时。”
“今日特来造访,邀士元出山,匡扶大汉!”
诸葛亮说明来意。
庞统依旧背对着诸葛亮。
“皇叔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可自古以来,自乱无常。”
这是庞统的话。
诸葛亮反驳:“亮始终认为,古今成大事者。”
“莫不以民为重,以人为本。”
“君与民的关系,正如那江水和江船。”
“君为船,民为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有皇叔在,汉室定能三兴!”
一番话下来。
诸葛亮以为自己说服了庞统。
不料庞统冷笑一声。
“自高祖斩蛇起义,兴创大汉,天下由乱而入治。”
“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
“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
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
“此又由治入乱。”
庞统转过身子。
“孔明你欲斡旋天地,补缀乾坤。”
“恐怕未能如你所愿。”
“何必徒费心力?”
说完,庞统回到案桌边。
此刻桌上的茶水已经煮好。
庞统给诸葛亮倒上一杯热茶。
“你难道不知顺天者逸,逆天者劳?”
“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
“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
“你与皇叔,行逆天之举,又怎能成功?”
庞统不断摇头。
诸葛亮道:“士元所说,诚为高见。”
“但天下之事,命运之理,又岂能不尝试一番?”
“亮,偏要试试这汉室的天,补不补得!”
现场安静了一会。
庞统笑道:“如今统不过是一介山林匹夫。”
“此前所说,孔明不必当真。”
面对不反驳的庞统。
诸葛亮再次发出邀请。
“士元,真的不考虑一下吗?”
这一刻,诸葛亮还是希望庞统能站在他这边。
庞统摆摆手,道:“统生性颇乐闲散,无意功名。”
“士元,你倒学会说谎了。”
诸葛亮闻言,当即点出。
要说庞统无意功名,诸葛亮第一个不相信。
“孔明,如今夏口城中事务繁忙。”
“你在我这里逗留许久,他日城池被北军攻破。”
“可赖不得我。”
庞统换了话题。
诸葛亮寻思着短时间内恐怕无法请庞统出山。
他打算打持久战。
“也罢,亮先回夏口。”
“待明日处理公务过后,再来拜访士元。”
诸葛亮连夜下山去了。
在诸葛亮离开后没多久。
庞统就喊来自己的书童。
“你且到山下茅庐里,若是见人前来拜访。”
“就说我已外出闲游去了。”
“若来人依旧问起踪迹。”
“你便回答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
“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
“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
“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
庞统十分仔细地叮嘱书童。
“倘若你记不得这么多。”
“直说我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听完庞统的叮嘱。
书童频频点头,跑到山脚下去了。
后半夜。
庞统站在山顶上,眺望北方。
“这么多年了,也不知师尊过得如何?”
“天下诸侯,没一个能入师尊法眼。”
“亦无人能平定天下。”
“最后统一江山者,究竟是何人?”
这个答案,庞统冥思苦想已久。
有一段时间,庞统一度认为是袁绍和曹操当中的两人。
现在看来,曹操的可能性最大了。
可庞统清晰记得,出师之前问过师尊。
师尊对于曹操,却是摇头。
雄才大略如同曹操者,都无法平定天下。
庞统迷糊了。
所以当诸葛亮前来邀请庞统时。
庞统暂时选择了观望下去。
就在庞统感慨之际。
江湾矮山下,来了一个客人。
自江东乘船而来。
山脚茅屋处。
“江东鲁子敬,听闻凤雏先生在此隐居。”
“特来拜访!”
鲁肃的话刚说完。
书童就踏出茅屋,回想着凤雏交待过的话。
“先生已经外出闲游去了。”
“凤雏先生去了哪里?”
“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一番对话下来。
鲁肃失望不已。
他只能当场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书童。
“若凤雏先生返回,便交给他。”
直到鲁肃身影消失。
书童才跑回山上,把信件递到庞统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