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即日起,于东宫建造崇文馆!”
那威严的声音自太极宫传出,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
“遵旨!”
侍从们赶忙齐声应和,声音在宫墙内回荡。
太极宫中,
唐太宗李世民的这一道政令,
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在宫廷的权力格局中激起层层涟漪,闹的人心惶惶。
毕竟大家都知道,
这政令的核心关乎着太子李承乾,以及魏王李泰的命运。
……
而此时此刻,
东宫之内,李承乾正于静谧的书房中,
全神贯注地探究着巴蜀之地的详尽情报。
自他精心谋划,
将白起以及五百精锐锦衣卫悄然安置于巴蜀那片广袤之地后,
他的心思便时刻关注着那里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
依李承乾之密令,他们在巴蜀之地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招兵买马的大业。
尤其是像川府之国那般土地肥沃、商业繁荣的富庶之所,因其人口密集、物资充裕,招募新兵的进程颇为顺遂。
回溯往昔,
早在秦国时期,
川府之国便已孕育出都江堰这一伟大的水利奇迹。
凭借那广袤无垠、郁郁葱葱的山林,加之温润宜人的气候,
历经一代又一代先辈们持之以恒地兴修水利,巴蜀之地逐渐达成了水利灌溉网络纵横交错、粮食产量极为丰厚的昌盛局面。
又因其天然坐拥险峻关隘,
仿若一道坚固的屏障隔绝外界纷扰,
自古以来,外界哪怕陷入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乱世深渊,
这片土地却能安然若素,宛如遗世独立的仙境,与外界的战火硝烟几无瓜葛。
诗圣杜甫也曾以其生花妙笔,深情地夸赞道: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而在当下的大唐,
巴蜀之地还承载着一个关乎国运兴衰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贞观初期,天灾如同凶猛的巨兽,接二连三地肆虐这片土地。
李世民为祈求上苍恩赐甘霖,解百姓于干旱之苦,
曾于炽热炎炎的太阳底下,长跪整整三日三夜,其赤诚之心可昭日月,然亦由此可见当时旱情之惨烈。
除了雨水的匮乏,粮食短缺更是如同一把高悬于大唐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长期的战争使得边境屡屡遭受突厥、高昌等国如潮水般的侵袭骚扰,
其实大唐的国力在这连绵不绝的战火消耗下,早已如强弩之末般疲惫不堪。
那维系万千百姓生计、支撑国家运转的粮食究竟从何而来?
实则大部分皆源自巴蜀之地。
因多年幸运地避开了战火的无情荼毒,
巴蜀之地默默积攒了数量可观的资金与堆积如山的粮食储备,
此等雄厚根基,方是李世民得以连续发动战争、维系大唐江山的坚实底蕴。
此刻,
李承乾正令白起率锦衣卫逐步渗透这片巴蜀之地。
他心中暗自思量,倘若能将其彻底掌控于股掌之间,那么整个大唐的经济命脉便有近乎半数落入自己囊中。
更为重要的是,
当下他们还在持续大力地招兵买马,
李承乾暗自琢磨,假以时日,白起定能凭借其卓越的领导才能与谋略,
将五百锦衣卫的规模拓展至三千之众,与此同时,成功招募三万大军,使其皆忠心耿耿地效命于自己。
在他的认知里,
兵力乃是成就宏图霸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毕竟李世民麾下不仅有神秘莫测、手段非凡的专门组织,
更有实力强劲、训练有素的十六卫禁军。
就连东宫原本应属太子统领的六率卫军,实则亦由李世民直接掌控调度大权。
有鉴于此,
李承乾暗暗下定决心,
必须全力发展独属于自己的势力!
先着力经营巴蜀之地的势力,待时机成熟之后,再重新构建东宫六率!
务使其唯自己之命是从,成为自己手中的利刃。
毕竟仅凭借神秘的锦衣卫力量,在面对强大无匹的李世民时,不过是蚍蜉撼树。
毕竟,
自己所面对的乃是威名赫赫、战功卓著的天策上将!
一旦造反行动稍有差池、功败垂成,那等待自己的必将是万劫不复的凄惨境地。
所以,必须在万事俱备、拥有十足把握之时方可举事造反。
当前唯有小心翼翼、不露声色地逐步积攒势力,如同蛰伏于暗夜中的猎豹,耐心静候那最终决战时刻的来临。
父皇啊父皇。
我在等着造反,你迟迟不废掉我,你又在等什么!
……
而就在李承乾于东宫之中苦思冥想如何巧妙布局造反大业,
犹如置身于一团迷雾之中探寻出口之际,一道金光闪耀的圣旨如天外飞仙般骤然降临!
“太子殿下。”
宣旨太监那尖细的嗓音划破东宫的宁静。
“大唐皇帝令,从即日起,于东宫建造崇文馆,为太子承乾吸纳天下才子!”
?
李承乾听闻此诏,
仿若遭受雷击,呆立当场。
心中甚为疑惑,缓缓在心头托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向来对李泰格外偏爱的父皇,此前才刚刚为李泰精心建造了文学馆,如今却又下令为自己建造崇文馆。
他,究竟意欲何为?
到底在谋划怎样一场复杂难测、波谲云诡的棋局?
是父皇察觉到了自己的野心而欲加以安抚?
还是另有所图?
在这看似恩宠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的权谋算计?
此时此刻,
李承乾只觉思绪如麻,便连忙召集杜荷,刘伯温前来,应对陛下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