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蜀国汉中已经在屯田了,可是汉中产出的粮食也没多出来多少。
归根到底是汉中人少。
汉中本来人口不算少,可经历了几次战争之后,尤其是在一次战争中被曹操掳走人口之后,人口就偏少了。
汉中目前粮食的大头都来自成都运输,而不是自己产出来的。
平时汉中粮食可以自给自足,可一旦遇到几万人军队需求,粮食供给还是要靠消耗库存。
“公子可有良策?”诸葛亮急问道。
谁都知道修路是一件好事,可这也需要很多人力物力。
如何修路呢?
这就需要考虑清楚了。
“细盐!”刘瑜点了点头。
“细盐如今是奢侈品,吸引力大。”
“只要我们承诺愿意去修路的人会给予一定的细盐作为报酬,那他们修路的积极性就会成倍增加。”
“同时对愿意在汉中耕种的百姓、流民实行一定的细盐优惠。”
蜀国毕竟地大多山林,很多偏僻的地方有不少流民。
要是能将这部分流民引到汉中,那他们就能为蜀国耕种更多的粮食或者帮忙修路。
“如此一来就能增加汉中人口,增产粮食。”诸葛亮眼前一亮。
“同时能为修路提供保障。”
“不仅如此,用细盐结算还能省下钱财,以便用钱财购买军需物资。”
“公子妙计。”
果然,有问题的话,来找刘瑜讨论就行。
“修路之后,我的意图跟你一样,先夺取陇西五郡。”刘瑜继续说道。
“吃其他地方,就我们这点兵力,很难守住的。”
诸葛亮心里一颤。
刘瑜果然懂他诸葛亮啊,仅凭一些旁支末节就能知道他诸葛亮的意图。
五次北伐,每一次的意图就只是陇西五郡。
“时机,还需要再等等。”刘瑜想到了最近的复活名单。
他刘瑜就不信,那些人只愿意当个小官。
很快,蜀国就颁布了几条政策。
一,动员修路,参加修路的能拿到之前一样的报酬,细盐结算。
而且细盐价格以普通粗盐价格对齐。
也就是说,同样的钱,能买到的粗盐、细盐分量是一样的。
二,在汉中耕种的人能获得一定的细盐补贴。
三,每个人可以用特定物品到特定地点换取细盐。
第三条是刘瑜加上去的。
原因很简单,积极性!
能换取细盐的物品都是要用来修路的。
只要指定地点,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就会免费为蜀国搬运所需物资。
而蜀国需要付出的只是一点细盐。
政策之后,很多蜀国百姓都羡慕住在汉中的人。
因为汉中的人很有可能因为这三条政策受益。
“这么说,细盐不用钱也能有了?”
“啧啧,我听说细盐的味道极好,就连饭都想多吃几碗。”
“哇,运一些泥就能换到细盐。”
“到时候还能把换到的细盐卖给那些大人。”
“要是我也住在汉中就好了。”
“那你现在可以去啊。”
……
在细盐的激励下,很多百姓都积极行动起来。
修路的,种粮食的,都有。
很多人虽然不会做生意,可是简单的以物换物还是会的。
去修路换一些细盐,然后高价卖给有钱人,那就会赚很多。
一段时间后,得知蜀国在修路,魏国朝堂震荡。
“蜀国修道祁山,还是想夺取我魏国陇西五郡。”
“蜀国贼子野心,诸葛亮刚死,他们怎么敢!”
“臣提议,多派几支兵马驻扎陇西五郡。”
“臣等附议!”
……
曹叡静静地看着底下的人,忽然看向一直没有表态的司马懿。
“司马懿,你觉得呢?”曹叡问。
“臣以为,应当以不变应万变。”司马懿站了出来。
“驻兵一事,不够妥当。”
“陇西五郡产粮不足,倘若派兵过多,后方的粮食压力过大。”
“目前我大魏已经在陇西五郡有所防备,兵力充足,就算到时候蜀国来犯,五郡也可抵御一个月以上,为后面的援军争取时间。”
“笑话,陇西五郡一旦有失,你担得起这个责吗?”曹爽立即反驳道。
曹叡思考片刻,挥了挥手。
“司马懿之言不无道理。”
“如此,多派一万人驻守陇西五郡,增强五郡防守,后方的粮草压力也没那么大。”
……
……
在一个村落里,李严按照刘瑜的指示找到了一个人。
五虎上将之一,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