骀寄候爷余朝君,不受国主待见,从郡王被贬成骀寄候,来到潇州以后,近五十年来都不敢跨出侯府,这在潇州的一些高层中是人人皆知的秘密。
哪怕在一些普通民众里也都知道侯府管事的是大管家,对这位侯爷的影响少之又少。
如今一段时间,侯府的动作却频频不断,先是当了十几年的管家余猾石被换人了,后来流民之际侯府又建棚施粥,再后来传出侯府购买了一大片荒芜之地供给流民开荒,一直到最近,那片荒地可以挖出黑色的石头来卖钱。
当一些事情传的越来越玄乎的时候,侯府却对此一点反应都没有。
但是侯府没有反应,那些推波助澜的人却没有办法,于是开始进一步升级,制造舆论导向:
先是传出骀寄候府利用权势强买强卖,一些被抢走了自己的土地,而侯府却大发其财;后来传出城外流民们聚集的地方是不详之地,否则为什么连树都不长,石头还黑色的。这些石头都是不详之物。
侯府对此依旧是不闻不问。
侯府的沉默一方面让这些人觉得侯府软弱可欺,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无计可施,最后没有折了,只能开始动用手段对付侯府的人。
开始在潇州城和各个县城的出入口,设置关卡,专门针对侯府售卖队伍。
“他娘的,当初老子们来潇州城的时候,他们这帮当官的不闻不问,现在好不容易有点活计,他们处处设卡为难”聚集地内,陈大金一掌,重重的拍在桌上。
“大哥,要不明天开始,把护卫队都带上,看他们那帮孙子敢如何”陈二金也符合道。
“胡闹,你把护卫队派出去,现在就暴露了自己的情况不说,还更加让人有把柄来对付我们”朱幽穆直接反对。
“那你说怎么办”陈大金也是气急:两天了,都不让进城门,那些商家要石炭球都没有办法供应。没有了石炭球,那些煤球炉就是摆设,有鸟用。
“你急什么,这事侯爷应该更早知道了,他没有送来消息,就说明问题没你想象的那般严重”朱幽穆也有些担心,嘴上这样说,心里也没底。
“能不急吗?两千人,每天挖山,制炭,要出产多少”陈大金道:就算有一半人在准备瑞炭,但是每天做出的石炭球也都快堆成山了。
朱幽穆有些担心道:“我看还是去问下侯爷下步该如何处理.。”
“这么点小事就要去通知侯爷,那要我们干什么”陈大金有些不以为意:侯爷之前就说了,如果这些石炭赚钱了,就会有人来打我们的主意,这就需要我们来守住这地盘了。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时,有护卫队员跑来:大当家,二当家的,侯府的传令兵送来消息了。
“哦,快点拿来”陈大金一听马上抢过信件,刚拿到手突然想到自己不认字,嘿嘿笑着叫给了朱幽穆:二当家,你来看看,侯爷说了什么。
朱幽穆无奈的看了他一眼,拿起信件看起来:侯爷说,不要管其他的事情,马上安排人手大力生产,越多越好。
“什么,还要生产,还越多越好?”陈大金有些不解的问道:你没看错吧?侯爷这是发什么疯?生产出来对在那里玩吗?
“怎么说话的?小心让侯爷知道”
“口误口误,那你说侯爷是搞的什么名堂”
“我哪里知道,你想知道,问侯爷去啊。”朱幽穆收起信件离开了。
陈大金憋的气没有释放,对着陈二金就是一脚:看什么看,没听见侯爷吩咐的,加大生产,越多越好。
接下来几日,聚集地的炭球生产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快速的生产出来。
于此同时,潇州一城三县的酒楼茶馆这些用习惯了煤球炉的商家们却没有看到有新送来石炭球的侯府队伍,一打听是被郡守府的刁难了。。
一些有库存的商家拿出来专卖,原本一个铜板一斤的石炭球,被卖到了两个铜板,有些甚至卖到了3个铜板一斤。
一般百姓家里影响不大,但对于一些茶馆,酒楼来说,一天多几个铜板不算什么,但是要像原来用柴火煮水,那人工不算,这柴火钱也不比石炭球便宜多少。
很多商家都后悔没有多备些,这玩意放个几年都不会坏,价格也不高。
几日后,王大管家一早,带着大批骡马大车出了城,很多人在疑惑,侯府又要干什么。
余忠在侯府后院一脸喜色的跟余朝君做着汇报:
“侯爷,按照你的那什么饥饿营销,目前潇州城里的石炭球都到三个铜板一斤了。
昨天又卖了五千斤石炭球。比之前要多赚一万枚铜钱,那可是一百两银子呢。
一个月三千两,一年就是三万六千两,那比侯府封地的粮税都多了要。”
“既然是饥饿营销,那也应当有个时效,老是饿着人家,别人不会换其他的吃吗?”余朝君笑骂了一会道:王管家他们出发了吗?刺史府的文书办好了吧?
“一早就出发了,还带了五十辆打大车”余忠连忙道:“小人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侯爷知道是郡守府搞的鬼,还要等到现在才动手?如果一开始就让刺史府出面,这些问题不是都没有了吗?”
“如果一开始就出来不就看不出是谁再背后动手脚了吗?”那些商家也怎么会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囤货的。
“哦,侯爷是故意让他们这样做的?”余忠好像明白了什么。。
“也不是刻意让他们这样的,只是他们这样做了,我在此基础上修饰一下而已。”
余朝君道:否则我们突然不供应,那些商家就会觉得我囤积居奇,就算我们明着告诉他们,石炭球不会坏,有几个人会囤货呢?
现在郡守府帮我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些商家也知道这个东西有用,东西有用价格也不高,多囤积点也没什么,那么后续的售卖也就顺利了。一旦囤积的多了,使用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到后来就不知不觉的会用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