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等待了许久,却并没有想象中的怒气滚滚而来。
朱栎不由得将目光看向了朱元璋。
却发现自己父皇的来拿上露出了失望之色。
还以为这个老十七能够说出什么高论了。
搞了半天,原来是八股取仕。
八股取仕是自己的得意之作不假。
自己也当然清楚这个八股取仕是有弊端的。
但是自己却不得不这么做。
原因就在于那些蒙古人在的时候。
把这个天下实在是祸害的不成样子了。
大明建国的时候。
虽然元顺帝已经弃大都而走。
但是也仅仅是弃大都而已。
整个北方还没有被自己彻底收入囊中。
在此之后。
自己又派人连年征战。
才彻底的将北方平定。
将那些蒙古人赶出中原。
而这些蒙古人入住中原之后。
本身就对北地百姓盘剥的十分厉害。
再加上北方的连年战乱。
那些读书人根本就没有什么读书环境。
南方的士子虽然同样形势艰难。
但是要知道包括自己在内的陈友谅和张士诚。
最先占领的就是南方。
在占领这些地方之后。
便开始优待那些士人。
想要让他们为自己效力。
两相一比较。
自然就能够对比出来差距了。
这些南方士子的读书环境。
要比北方好的太多太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差距也是越拉越大。
以至于大明朝廷第一次科举的时候。
整个皇榜上有名的士子,全都是南方士子。
这一下子,立刻就引起了舆论的哗然。
北方士子纷纷跪在宫门处喊冤。
觉得大明科举舞弊。
自己也是为此感到十分的头疼。
这种情况自己当然知道是因为什么导致的。
根本不可能是科举舞弊。
这就是很单纯的实力差距罢了。
可是自己却不能这么说。
不仅不能这么说,还要阻止这种势头继续发展下去。
若是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的话。
那南北士子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到时候朝堂上的官员全都来自南方。
那北方的士子们会怎么想?
难道自己这些人就不是大明的子民?
难道这大明就只有南方这半壁江山不成?
朱元璋为了解决这个麻烦。
才弄出来了这个八股取士。
这已经是自己目前能够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了。
将南方士子的上限压低。
再把北方士子的下限拔高。
一来一往之间。
这两拨读书水平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人。
被自己强行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
才有了如今大明的盛况。
这小子居然会说自己这八股取士是在为大明埋下祸根?
而那些文官们在听到朱栎的话之后。
不由得一个个的面露讥讽之色。
这位越王殿下不仅仅只是脸上带着纨绔。
整个人也是个纨绔之徒。
尤其是那些北方出身的官员。
更是毫不掩饰的表现出自己的鄙夷。
若不是这八股取士。
自己恐怕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
更不要说站在这朝堂之上了。
要知道这朝堂上的官员。
早就已经被朱元璋换过几茬了。
换句话说,现在的这些官员,全都是八股取士考出来的。
全都对朱元璋的八股取士感恩戴德不已。
朱栎在这里否定八股取士,岂不就是在否定皇帝,否定自己这些人?
这个越王殿下。
简直就是不学无术,信口雌黄。
根本就不懂得这八股取士的优点和必要性。
就在这里大言不惭的说出这个可笑的理论。
哪怕你换一个别的点来说。
也不会显得这么无知。
那些勋贵们在听到朱栎的话之后。
也是不由自主的开始摇头,
觉得朱栎说的这话根本就是毫无理由,毫无根据。
和这朝中的官员不一样的是。
这满朝的勋贵大多数都是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
不像那些文官们,被朱元璋说杀就杀了。
所以一众勋贵对于当年的事情也都是历历在目。
当皇榜放出来的那一刻。
北方的士子们看到皇榜上没有没有一个北方士子的时候。
全都涌到了皇宫。
那种阵仗,就连自己这些见惯了大场面的人都觉得害怕。
因为这些人都是读书人。
换句话说就是朝廷的顶梁柱。
没有他们,这大明根本就没有办法正常运转下去。
若是这些士子们真的不能得到妥善的安置。
必然会导致南北分裂。
到时候头疼的就该是自己了。
最后皇帝的处理方法就是通过这八股取仕。
平息了北方士子的怒火。
才有了今天的这个太平局面。
如今这个朱栎却说这八股取仕是为大明埋下祸根?
简直就是不知所谓。
埋不埋下祸根自己不知道。
但自己知道,若是没有这八股取仕。
现在的大明,恐怕还处在动乱之中呢。
这位越王殿下看来是太平日子过的太久了。
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乱世。
想到这里,一众勋贵便暗自摇头不已。
也罢,今天这位越王殿下把陛下狠狠的得罪了。
让陛下惩罚他一顿。
也好过将来祸害大明江山的好。
朱樉等心中觊觎皇位的皇子在听到朱栎的话之后。
更是心中暗自窃喜。
没想到这个老十七真是不知道死活。
居然真的敢抨击父皇。
抨击父皇也就算了。
偏偏还是父皇最为得意的八股取士。
这一下,就算是神仙来也难救了。
不过也好,少去一个竞争对手。
能给自己省下不少的麻烦。
自己也好专心对付其余人。
朱棣则是皱眉不解的看着朱栎。
心中对于朱栎的无知感到一丝恼火。
对于父皇,朱棣是非常尊重的。
并且处处以朱元璋为榜样。
也十分喜欢马上征战。
现在朱栎这样说父皇。
朱棣的心中当然不爽了。
一缕若有若无的怒气从朱棣的身上飘出来。
进入到朱栎的身体。
倒是让朱栎感到一丝意外。
其余的皇子倒是全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将目光在朱元璋和朱栎之间来回穿梭。
不知道父皇会如何处置朱栎。
就在这时。
一直没有什么动静的朱允炆却站了出来。
一脸讥讽的看着朱栎说道:
“十七王叔,你真是好大的胆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