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城池,一万兵马,面对几十万大军乘船登城————
这仗怎么打?
荀攸给出两个可能性。
逃亡。
火攻。
杨修思索片刻后,站出来,说道:“私以为,仗打到这个程度,刘仁的战略目标已经得逞。”
“他们完全没必要留下来以卵击石,所以我觉得,此刻刘仁和刘备很可能已经逃亡江夏。”
“刘仁之所以水淹新野,就是为了逃亡做准备。”
从某方面来说,杨修的话,引起了曹操共鸣。
曹操对杨修寄予厚望。
“说说看,刘仁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群贤寂静,纷纷将目光投向杨修。
迎着众人目光,杨修以为自己迎来人生高光时刻,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
最后给出总结。
“其实刘仁和我们都知道,新野无论如何也守不住。”
“刘仁煽动刘备留下驻守,并多次阻击我军,他的目的就在于高举抗曹的旗帜。”
“让天下人看到我军并非不可战胜!”
“以刘备为旗,借此战号召天下愿意匡扶汉室、忠心于汉室之人,去投奔他刘备。”
这就是曹操迫不及待要干掉刘备的原因。
曹操不吝赞赏,道:“你说的很好。”
“或许刘仁刘备已在昨夜逃亡,但凡事都不可太过绝对。”
“若刘仁他们仍在新野,当如何?”
面对曹操的考校,杨修早有准备,否则他也不至于出来丢人现眼。
杨修转过身,远眺新野城外混浊的水面,说道:“以新野目前的战力,想要拒我军于城外————”
“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城外之水排出。”
水位退下去,任你荆州水师也好,江东水师也罢,都休想登上城墙。
“所以时间最关键。”
“我料想,刘仁他们如果还在城中,一定安排人手去抢挖出水口。”
“我们要在那之前,竭力阻止他们挖渠引水,还要尽快让襄阳的水师赶过来助我军。”
杨修之言,赢得一众认可,曹洪、夏侯渊等人纷纷点头。
“水——”
曹操远远望去,也觉得杨修说的有一定道理。
但也只限于一定的道理。
引水让新野城墙重新屹立在曹军面前,的确可以借高墙抵御曹军。
可……
曹操觉得刘仁的谋划,不会这么简单。
他那个人,可不会无动于衷的坐等曹军围城。
有效杀伤曹军有生力量,才像刘仁的行事风格。
“会是水吗?”
曹操不是很确定,觉得有一定可能,但也未必。
“公达、你以为如何?”曹操将目光投向荀攸。
荀攸沉吟片刻后,说道:“属下也不知刘仁还藏有什么底牌。”
“或许会用火攻,只是火攻也难阻击大船,更抵御不了我军天威!”
仅凭火攻,挡不住曹军兵锋。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
“设使刘仁刘备没有离开新野,他们留在此地,绝对不会是为了坐以待毙。”
“只要刘仁还在新野城中,他一定留有后手!”
荀攸不知道刘仁还有什么手段,但他只要留在新野,就一定有留在新野的底气。
荀攸此话一出,曹操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刚刚他就觉得杨修的分析,不够深入。
还得是荀攸,一针见血的指出其中要害。
曹操十分忌惮。
事实上,这一刻可不止曹操忌惮,在场诸将脸上都透着不安。
从夏侯惇到曹洪,接二连三吃过好几次大亏。
下一个该轮到谁,去面对神鬼莫测的刘仁?
众人陷入许久的沉默。
因为谁也猜不到刘仁还藏着什么后手?
程昱代入刘仁,又纵观全盘。
在他看来,新野唯一取胜之道,还在襄樊。
“有没有一种可能……”
“刘仁与蔡瑁、蒯良等人也暗通款曲。”
“前几次重创我军,都是加大动摇蔡瑁、蒯越他们的筹码?”
程昱的意思是——
曹军邀请荆州水师助阵,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荆州水师突然暴起?
所以从刘仁散播天花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在为今天与蔡瑁水师而谋划。
天花霍乱、鹊尾坡、水淹新野……
几次重创曹军,让蔡瑁认清形势变化。
蔡瑁携手刘仁,在曹军求援时,发动突袭……
曹操闻言一阵胆寒。
细想起来,从刘仁抬棺入墓,进入刘备集团核心前,他就已经谋划好一切。
第一步:抬棺入墓,引起刘备核心层重视。
第二步:散播天花。
第三步:治愈天花,取得刘备信任,进入刘备集团决策层。
第四步:调动全城之力,坚壁清野,打造坚城。
第五步:鹊尾坡装神弄鬼,重创曹军士气,拖延时间。
第六步:水淹新野。
太可怕了!
曹操面色发白。
此子,一步未走,先谋划六步……
不,
绝对不止六步。
还有第七步,只是自己没看出来。
甚至还可能有第八步,第九步————
曹操不敢细想。
第七步他都看不透。
但可以推测。
刘仁的第七步,也杀机四伏。
“呼呼!”
曹操长吐出一口气,已经不敢贸然做出决议。
程昱苦思许久,说道:“我们好像一直被刘仁牵着鼻子走,他似乎吃定我们寻求速战速决。”
“我们换个思路,我们不要荆州水师作外援。”
这样就可以免除被荆州水师突袭的可能。
虽然会错失御水登城的作战机会,但却可化被动为主动。
“在水位退下去之前,我军就地休整。”
如今曹军士气低落,也确实该给他们点时间休整一下。
反正只要不乱动,就不会出错。
以曹军雄厚的实力,等水位退去之后,只需采取常规的打法,借助攻城器械,轻轻松松就能拿下新野。
最大的弊端,就是耗时会比较久一点。
之前曹军为了耀武扬威,过于急躁而轻视了刘仁,由此而屡遭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