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万常备军!
苏辰倒吸一口凉气,他知道明朝军队多,可没想到有这么多,这才明初洪武二年啊。
听了徐达说的增长速度他也终于明白到了永乐时期为何会达到恐怖的两百七十万了。
当然,军屯制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崩坏的。
虚报人数,吃空饷等等,这270万的水分到底有多大谁也不知道。
“孤没记错的话,大将军上次率军北伐是二十五万人吧?”苏辰问道。
“是的。”
“所以说,我大明有一百二十万大军,能拉出去的只有二十五万,还有一百万在守家?”
这特么还真是稳如老狗,苏辰顿时一阵头疼,他现在开始怀疑老朱开创屯兵制的真正原因了。
现在怎么看,都更像是老朱的另类裁军。
“殿下,二十五万已经不少了,天下初定,各地叛乱不断,就算是这百万大军,依然有些捉襟见肘。”徐达对全国各地战事都比较了解,立刻解释道。
苏辰点了点头,事情比他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
他意识到裁军将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前提是他必须先证明在军队减少的情况下,明军的战力以及防卫能力并不会受损,甚至能变得更强,否则裁军无从说起。
“徐达,孤同意你说阐述事实,但是裁军计划依然要照常制定,而且军队必须停止继续扩充。不久之后孤会给给你们一个证明的。”
“诺!”
徐达顿时松了一口气,虽然他未能说服太子,但是太子至少同意暂缓裁军了。
裁军暂缓,苏辰倒是没什么感觉,毕竟这原本就是因为他知道后期军屯制必定崩坏才提出来的。
苏辰无感,但是苏辰的这一步妥协,却让满朝文武跟狗闻到屎一般变得兴奋起来。
“殿下,臣以为兴农一策产量偏差太大,有悖常理,请求殿下撤回。”大司农立刻站了出来,想要趁热打铁。
苏辰撇了一眼,直接从怀中掏出一根番薯,抬手就扔到了大司农的脚下,这是他刚刚让朱标去菜市场买的:“切成十八块,找个地儿埋了,三个月后再来回话,在此期间你不用上朝了。”
此言一出大司农都懵了,这是怎么回事?
徐达说了那么多屁事没有,太子还同意了,自己才刚开口就被罢官了?
“殿下,大司农并无过错,无故受罚是否……”关键时刻宋濂站了出来,他有义务提醒自己的学生。
苏辰顿时笑了:“谁说孤要罚大司农了,孤给大司农时间,让他好好种红薯,难不成让他在这大殿里种不成?”
大司农一听,顿时一惊,连忙举起手中红薯,他身为大司农,见过天下百谷,却从未见过手中这种农作物:“这就是殿下文章中提到的能亩产四十石的红薯?”
“没错,大司农监管天下农作,你觉得手中之物,当做粮食怎么样?”苏辰问道。
大司农举起红薯,满朝文武也都好奇的垫着脚围观。
大司农观察了一会儿如实道:“此物水分充足,饱满,块头大,若能食用,必成主粮。”
“主粮吗?”朱标笑了笑。
大司农以为自己判断失误,连忙问道:“殿下,臣说错了吗?”
“不,你没说错,只不过孤没打算让它当主粮。”
“这是为何?”
大司农一愣,觉得不可思议,在他看来,这番薯如果真如太子所说,就算只有太子所说一成产量,也那是大明天大的福祉,必将成为当之无愧的的绝对主粮。
朱标理所当然道:“废话,天天吃这玩意儿,消化不良。”
苏辰可不想上朝的时候,下面百官屁臭屁连天,那还不得熏死?
“消……消化不良?”
大司农脑子直接转不过来了,百官也懵逼了。现在虽然天下初已定,但是连连战乱,再加上天灾不断,很多地方书皮都被啃光了谁还在乎这个?
大司农已经心中暗暗决定,只要这玩意儿能产,他立刻拿命去推广,这是圣人之功。
结果大司农下一刻就听见苏辰继续道:“等你把番薯种出来了,孤再给你些土豆,那玩儿产量是低了点儿但是方便储备,味道也好。”
“亩产三十石那个?”大司农觉得不靠谱,直接把后面三石的位数都抹了。
满朝文武已经麻了,太子管亩产三十石叫产量低?
那现在种的两三石的水稻、稻谷算什么?草吗?
“殿下,这红薯如何种植?”大司农觉得自己一定是疯了,但是他依然忍不住想要去尝试一下,万一呢?
一想到亩产四十石,他感觉自己呼吸都变得困难了,想都不敢想。
“随便,现在这季节,到地里刨个坑,埋点土,施点肥就行了。”
大司农:”……“
李善长:“……”
刚刚摸到殿后偷瞄的朱元璋和马皇后。
“这怕是草都种不活吧?”马皇后问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下次带标儿去地里刨刨,太丢人了。”
PS:感谢大佬们的鲜花!